已选条件: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一级分类:
我国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保障当事人诉权。但是实施立案登记制度后,并不意味着诉讼要件就不再审查了,那么诉讼要件如何审查呢?对此,《意见》提出制裁违法滥诉、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完善庭前准备程序等多项举措。
2020-07-21
第一条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执行生效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支付令、仲裁裁决以及公证债权文书等法律文书的活动实施法律监督。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办理下级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民事执行监督案件。第五
2020-07-21
第三十三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第四条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司法确认申请,应当在三日内决定是否
2020-07-21
如果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可以申请删除信息。上一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决定。第二条规定,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2020-07-2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失信名单宽限期是指暂不发布其失信或者限制消费信息的期限,宽限期一般为1-3个月,在宽限期内履行相应义务的,不再公布失信名单,超期不履行的,公布失信名单。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被执行人,坚决不得采取纳入失信名单或限制消费惩戒措施。
2020-07-21
民事官司就是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之间因民事权益矛盾或者经济利益冲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经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特殊案件的活动,以及这些诉讼活动中所产
2020-05-25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规定的关于办理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它是人民法院审判民事、经济案件和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广义的民事诉讼法,除此之外,还包括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民事诉讼的批复、指示、通知等
2020-05-25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条的精神,凡是在我国领域内发生的民事纠纷,以及虽然民事纠纷发生在我国域外,但在我国人民法院进行诉讼,均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2020-05-25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0条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该第三人对债务没有异议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2020-05-25
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2.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2020-05-25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这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是一次全面重大的修改,内容涉及多项重大诉讼制度。全面贯彻实施新的民事诉讼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法院和广大法官的
2020-05-25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八)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
2020-05-25
由于诉讼主体众多,诉讼空间的有限性,无法同时容纳众多的诉讼主体,不但民事诉讼中传统的单一诉讼制度不能解决,共同诉讼制度也无能为力。诉讼实践呼唤着新的诉讼制度的诞生。在这种社会条件和背景下,面对集团性侵害,需要一种方式来救济少额多数易腐权利,实现诉讼的
2020-05-25
笔者认为,该30日应认定为除斥期间。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某种权利预定的存续期间,该期间届满,则权利当然消灭,故又称为权利预定存续期间,即预定期间。除斥期间是学理名词而非法典名词,在民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中,尚无除斥期间或预定期间的专门用语
2020-05-25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已于2007年10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38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同时废止。现将《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我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自2001年1月1日起试行以来,
2020-05-25
民事诉讼中证据不足被驳回后,当事人是否可以再次起诉的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如果因证据不足而驳回起诉,但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时,可以向法院再次提起诉讼,法院应当予以受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裁定驳回起诉的几种情形。
再审申请中证据的相关问题。包括新证据的定义、提供的时限、不采纳非新证据的处理、逾期提供证据的处理、再审申请中的新证据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理由成立的情形。强调了新证据的重要性和规定,以及不同情况下证据的处理方式和后果。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对人的适用范围、对事的适用范围、对空间的适用范围以及对时间的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的个人,无论其国籍、民族或种族如何。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哪些案件的审理、发生在哪些地方的民
商鞅的法律改革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汉文帝废除肉刑为封建刑罚制度奠定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的伦理规范更广泛融入法律规范。清末变法修律受外国法律形式影响。同时,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不断演变,平民争取法律权利斗争加速了罗马法律的形成。美国宪法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