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后,我国不再承认事实婚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对未按照婚姻法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人民法院应当区别对待:
然而,我国刑法追究体制仍然承认“事实婚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处罚的批复》的规定,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尽管理论界对此存在争议,但考虑到“重婚罪”归属于刑法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章节下,扩大“重婚罪”的适用至“事实婚姻”似乎是合理的。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有配偶的人与他人登记结婚而重婚。其中,一种情况是有配偶的人与他人登记结婚,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结婚证;另一种情况是重婚者与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
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
没有配偶的人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重婚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关系;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重婚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如果没有配偶一方确实不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无配偶一方不构成重婚罪,有配偶一方则构成重婚罪。重婚的动机多种多样,可能是喜新厌旧、贪图享乐或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等。然而,动机并不影响重婚罪的成立。
重婚罪的认定问题。首先明确了认定重婚的前提是确定婚姻关系存在形式,包括法律婚和事实婚。接着阐述了构成重婚的行为包括四种情况。同时,在处理重婚案件时需要严格区分重婚罪与其他相近行为。最后介绍了重婚罪的救济方式,包括自诉和公诉两种途径。
我国刑法对于重婚罪的规定。在不知道对方已结婚的情况下与其结婚不构成重婚罪,但双方明知对方已结婚而仍结婚将承担刑事责任。同时,重婚行为违反了夫妻忠实义务,应受到刑事惩罚并需对无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因重婚引起离婚的情况,重婚者和相婚者都应承担连带赔偿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确定方法,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针对哺乳期内的子女和哺乳期后的子女不同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供了争取子女抚养权的具体方法。文章指出,在确定抚养权时,应综合考虑子女的权益、父母的抚养能
公务员重婚罪的判决标准及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重婚罪会被判处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公职人员还可能面临解除职务的风险。重婚罪的判罚不仅针对已婚方,若另一方明知对方有配偶仍与其结婚,双方均需承担刑事责任。本文还介绍了重婚罪的定义及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