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婚姻是指没有进行结婚登记的男女,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并被社会公众认可为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在我国,事实婚姻长期以来大量存在,尤其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事实婚姻甚至占当地婚姻总数的百分之六、七十。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在我国,流行着仪式婚的传统习俗,许多人认为只要举行了婚礼,得到亲朋好友的认可,就已经成为夫妻,没有必要再履行法律手续。
根据《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在城市地区,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是街道办事处或者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而在农村地区,是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进行结婚登记存在一定困难。
有些当事人到了婚姻登记机关,由于办事人员不在等原因,无法进行登记。还有一些情况,登记机关擅自提高法定婚龄,导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实现。
有些地方要求收取计划生育押金、户口迁移保证金等费用,以办理婚姻登记为名进行收费。
公众对法律的认识不足,对婚姻登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一些人由于不具备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为逃避国家对婚姻的管理和监督,故意选择不登记,从而形成事实婚姻的状态。
事实婚姻的效力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有人认为承认事实婚姻必然会破坏婚姻登记制度,因此主张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一律视为无效婚姻。然而,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在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前,未办结婚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被社会公众认可为夫妻关系的,可以认定为事实婚姻;如同居时或者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如同居时或者起诉时一方或者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而自1994年10月1日起,根据新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应视为非法同居关系。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审议修改婚姻法时认为,目前存在很多人没有进行结婚登记的情况,而未办理登记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人是因为不符合结婚条件,更多的人是因为收费过高或登记不便利。对于没有进行结婚登记的人,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对于违反结婚实质条件的,婚姻法已经规定为无效婚姻;而对于符合结婚实质条件,只是没有办理登记手续的,应一律简单宣布为无效婚姻,这样做不利于保护妇女的权益。因此,修改后的婚姻法第八条增加了规定:符合本法规定的结婚条件,“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这一规定从积极角度重申了办理结婚登记的必要性,对于那些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已经举行了结婚仪式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尚未办理结婚登记的男女,应尽早补办登记,以使自己的婚姻行为合法化。
如何解除事实婚姻的问题。在特定时间点之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姻,受到法律保护,离婚时处理方式参照登记婚姻;之后则需补办结婚登记。事实婚姻与法律婚姻在法律保护、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子女抚养和财产继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方式:事实婚姻同样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解决问题时同样适用于法定婚姻财产分割方式。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对夫妻共同
事实婚姻通常为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发生纠纷时,我国法律对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认定是有区别的。补办结婚登记,规范了法律上认可的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事实婚姻与同居现象,对于历史上遗留的
之后开始的“事实婚姻”不被法律承认,属于同居关系。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与经登记的婚姻相同,离婚的方式也相同。事实婚姻是相对于合法登记的婚姻而言的,事实婚姻未经依法登记,本质上属于违法婚姻,但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为了维持一定范围内的,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