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兑汇票中最后持票人的确认问题,包括公示催告中失票人的身份确认、背书转让的连续性证明、票据交付行为的法律效力及票据返还请求权的模糊概念等。对于不诚信的出卖人及中间人倒卖票据导致的纠纷,法律界存在不同观点和处理方式。同时,对于票据权利的返还和赔偿也存在
2025-04-30
不开发票行为的处罚措施。根据发票管理法规,单位和个人在与外部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时必须开具发票,否则将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文章还提醒消费者在节日期间要理性消费,停车、旅游和住宅买卖等方面也需注意相关法律事项。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印制、领购、
2025-04-23
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将受到刑事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情况,如虚开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等,所对应的不同刑罚和罚金。同时,对于单位犯罪,单位和直接责任
2025-04-15
倒卖发票中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倒卖发票中间人的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发票罪,将被判处相应刑罚并罚款。文章还介绍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五种犯罪手段,以及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刑事责任。对单位和个人犯相关罪行都有明确的法律处罚规定。
2025-04-06
发票专用章在合同中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发票专用章不能用于签订合同,因为其在合同成立方面没有法律效力。法律规定合同的成立需要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而发票专用章仅用于发票。因此,在合同成立过程中,发票专用章的盖章不具
2025-03-25
倒卖增值税发票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及相关法律规定。该罪侵犯的是国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制度,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具体行为方式包括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等。相关法律规定对此类行为的处罚严厉,涉及刑事责任和罚金等。
2025-03-24
中期票据利率及相关变化。阳*城公司发行了多期中期票据,其利率和规模有所不同。同时,文章还讨论了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与中期信用利率的偏离、短期同业存单与中期信用债利差的收窄等相关变化,以及中期信用债与长期国债利差的变化。在监管力度加强和市场环境变化时,这些
2025-03-08
如果发票列不下,要另开一张附单。商品品种较多时也可以设置附列清单。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通知》第十二条规定, 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可汇总开具专用发票。汇总开具专用发票的,同时使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销售货物
2025-02-17
票据变造是违反票据法的行为,各国票据法都不允许变造票据。我国《票据法》第14条规定,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变造,变造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第103条把票据变造定为票据欺诈行为之一,按照该条和第l04条、第l07条的规定,变造票据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
2025-02-14
各国票据法与民商法的关系方面有许多差异。德国和日本的立法体例与日内瓦统一法相一致。因此,虽然均为票支包括主义的立法体例,但在票据及支票的概念上,我国台湾的票据法与英美票据法存在着明显差异。
2025-02-12
到驾校主管部门交通运管局投诉。全国统一投诉电话12328。投诉方的姓名、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被投诉方的名称、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消费者委托代理人进行投诉的,应当向消费者协会提交授权委托书;消费者协会一般不留存争议双方提供的原始证据;(三)案情涉及两个市
2025-02-12
从银行开出多份银行承兑汇票转手倒卖,及从他人手中购买银行承兑汇票进行倒卖,从中获利的行为,数额巨大,严重扰乱正常的票据管理秩序,可以认定为刑法修正案(七)第五条规定的“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活动。一是利用假的承兑汇票进行诈骗;
2025-02-09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违反有关规范,使国家造成损失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都是使用合法持有的发票为他人虚开,这是虚开发票的主要形式。
2025-02-02
小规模纳税人,虽然按季进行纳税申报,但也需要每月月初进行抄报税及清卡。最新版本开票系统已经实现在联网状态下的自动报税、自动清卡功能,每月只要检查一下状态查询就可以了。新版开票系统升级以后,报税和清卡依然必须在每月报税期内完成,否则无法开票,逾期将会受
2025-01-28
第一步 拿到发票时,应先查看下发票印章与收款方的名称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很有可能是假发票;此外,还应查看发票的有效期。定额发票报销的时间应在发票上标注的有效期内;非定额发票应注意查看开票日期是否在发票的有效期内,过期的发票为无效票,不能用作报销。第五步
2025-01-27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定义、性质及争议。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产生于票据权利因时效或手续问题而消灭后,持票人向发票人或承兑人请求返还所受利益的权利。对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存在四种学说争议。我国票据法将其定位为民事权利,但本文认为其更适合被视为票据法上的
汇票的基本当事人的概念,包括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这些当事人在票据作成和交付时就已存在,是构成票据法律关系的必要主体。出票人是签发票据的人,付款人受发票人委托付款,而收款人有权向付款人请求付款。了解这些概念对于理解汇票的运行和法律规定非常重要。
票据法在适用上的特点,即在解决票据法律冲突时,不适用当事人意识自治原则,而是采用“票据行为适用行为地法”的原则。英国18票据法在解决冲突问题时采用票据契约订立地法支配的原则。同时,由于票据法律关系的复杂性,采用分割制来确定不同票据关系的适用法律,成为
票据质押的法律要素,包括要式性、无因性、独立性、文义性和连带性。票据质押必须符合法定的严格形式要件,且不受原因及牵连影响;具有独立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表述,仅从票据本身即可实现担保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