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如果婚姻是在胁迫的情况下达成的,受胁迫的一方有权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婚姻的请求。受胁迫的一方必须在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撤销婚姻的请求。如果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想要撤销婚姻,必须在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1999年5月,女青年王某在一家饭店工作时,认识了比她大四岁的印刷厂职工初某,并且他们开始了恋爱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后,王某发现两人性格不合,因此提出终止恋爱关系。然而,初某坚决反对,并多次威胁说如果王某不与他结婚,就会杀死她的家人。受到初某的威胁,王某在2001年12月违心地与初某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在共同生活期间,初某经常因为生活琐事对王某使用暴力。
随着矛盾的加剧,王某决定通过法律手段解除这段痛苦的婚姻关系,并于今年6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撤销与初某的婚姻关系。法院经过调查认为,在王某与初某结婚之前,初某确实存在威胁和恐吓的言行。根据婚姻法的规定,法院判决撤销王某与初某的婚姻。
可撤销婚姻是指婚姻双方当事人中的一方采取暴力、威胁、恐吓等手段,以对方或对方的亲友的人身自由、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进行威胁,迫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愿做出虚假的意思表示并与其结婚。这种婚姻在结婚的要件上存在缺陷。当事人通过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婚姻关系失去法律效力。在本案中,初某采用威胁的手段与王某结婚,而王某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了撤销婚姻的申请,完全符合上述法律规定,法院依法撤销婚姻的判决是正确的。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当事人在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或者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在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提出撤销婚姻的请求,就不能以胁迫为由请求撤销婚姻,而只能按照离婚诉讼程序进行处理。
撤销婚姻和离婚的区别以及解除婚姻关系的方式。撤销婚姻是自始无效,被视为未婚;离婚则是解除现有婚姻关系。解除婚姻关系可通过离婚登记、诉讼离婚或无效婚姻等方式。离婚登记需双方自愿并提供相关证件,诉讼离婚则通过法院调解,无效婚姻则涉及重婚等情形。
受胁迫婚姻的撤销主体、所需证明材料、判断婚姻是否受胁迫的标准以及胁迫结婚的救济方法。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主体是婚姻关系当事人本人,需要在一定期限内提出请求。申请撤销婚姻需提交身份证、结婚证等材料,并满足胁迫行为的四个标准。救济方法包括向人民法院或婚
离婚案件中的法律问题,重点讨论了婚姻关系的撤销条件及申请撤销的时间限制。受胁迫结婚的当事人可在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撤销婚姻的请求。文章强调当事人应了解自己的权利,及时行使,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胁迫结婚缺乏证据时如何处理的问题。文章指出,处理胁迫结婚案件时,必须注意收集相关证据以便撤销婚姻。判断婚姻是否受胁迫的标准包括胁迫行为、违法性和主观故意。胁迫结婚的救济方法包括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婚姻或向婚姻登记机关请求撤销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