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婚前双方共同出资购房,产权证上只登记一方名字,离婚时房屋如何分割
如果双方婚前共同出资购房,购房合同及产权证上只写了一方的名字,夫妻离婚时,登记一方极易主张该房屋为婚前个人财产,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此时,如果房产产权登记一方不承认另一方在购房时的出资行为,另一方又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出过资,法院就无法认定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的权益将无法得到保护。
因此,男女如果在结婚前共同出资购买房子,在购房合同及产权证上应该签署双方的名字,以免日后发生争议。
2.夫妻一方婚前按揭购房,登记于一方名下,婚后共同还贷,离婚时如何分割
在所有涉及房产分割的离婚案中,这种情况最为复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条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在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的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我国实行夫妻财产共有制,除非有特别约定,不论是一方用个人的婚后工资还贷,还是用双方的婚后工资还贷,均为婚后利用共同财产还贷,另一方无需举证证明。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所确立的享有房屋产权一方对另一方的补偿原则是:还贷越多,补偿越多;增值越多,补偿越多。当然,如果享有房屋产权的一方有证据证明其还贷资金来源于个人婚前财产,那么该部分不应认定为“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
实践中,法院审理类似案件时,大都把房产判决给产权登记一方所有,同时要求其用现金补偿另一方,这是因为这样做可以避免重新办理房产登记手续,对双方都有利。
3.婚后共同贷款购买房屋,产权如何认定
夫妻结婚后,用共同的收入购买房产,只要没有对房产如何分配进行特别约定,无论房产证登记在一方名下还是登记在双方名下,也不管房屋是贷款购买还是全款购买,这个房产在法律上就明确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但必须注意的是,当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时,另一方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并不在于财产性质会发生改变,而在于虽然财产在你名下,却可能无法获得。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一条规定,当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如果第三人,也就是买受人是善意购买,支付了合理对价并办理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权益遭受损害的一方只能在离婚时请求擅自处分的一方赔偿损失。
为此,夫妻双方在购房时,应将双方姓名同时签署在购房合同、发票等资料上,并将房产证办理在双方名下,以避免日后发生夫妻一方擅自处分的情况。
夫妻离异后房产的分割方式。婚前房产的分割依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涉及婚前个人财产购房、父母资助购房等情形,离婚时房产归属和补偿方式有法可依。婚后房产的分割则依据婚后双方父母资助购房、按揭购房等情形进行分割,同时需要注意保留个人财产的证据。
夫妻离婚案中婚前购房归属问题。法院认为,男方婚前购买的房产虽在婚后办理房产证,但仍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不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依据婚姻法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所有,不因婚姻关系延续而转化为共同财产,除非另有约定。
离婚房产归属问题,包括婚前和婚后购房的不同情况和归属原则。对于一方婚前支付首付购房、婚后共同还贷的情况,房产归登记一方;一方全额出资购房的情况,房产归该方个人所有。同时,涉及父母出资购房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割。离婚房产分割时,需要依据法律处
二婚婚前买房一方去世后财产分割的问题。根据继承法,婚前购买的房屋属于个人财产,按照遗嘱或法定继承人继承。婚前个人房产的分割需考虑不同情况,如共同偿还贷款等。在离婚时,共同财产可协商或根据法院判决分配,而房屋产权以物权登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