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根据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的实施情况,针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分别于2001年12月24日和2003年12月25日发布了两个司法解释。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家事案件数量的增加以及争议焦点的多样化,现有的司法解释已无法涵盖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颁布为应对不断出现的新争议焦点提供了有效的救济手段。《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解释:结婚登记程序瑕疵的救济手段、亲子关系诉讼中当事人拒绝鉴定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收益的认定、父母为子女结婚购买不动产的认定、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不动产的处理、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效力的认定等。
在律师代理的62件离婚案件中,有22件运用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占全部案件的35%。这表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颁布为众多婚姻家庭案件提供了可操作的裁判依据。该解释的出台对于正确、合法、及时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保护儿童、妇女以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自颁布之日起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对于家庭主妇来说,他们没有工作,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每天在家相夫教子。该解释的出台对他们将产生重大影响。很多人甚至认为,一旦感情破裂,女方将面临“净身出户”的危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如果婚后双方共同参与还贷,离婚后产权一方应对另一方进行合理补偿。补偿应考虑双方结婚年限、房产还贷情况、房产增值情况以及《婚姻法》第三十九条关于照顾子女与女方的原则。可以说,新法更加公平地平衡了双方利益,将促使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家庭生活中走向社会。此外,它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家庭的角色分工,对社会分工的平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全国人大推动解决婚姻法司法解释第24条关于夫妻共同债务处理的存废之争及其社会意义,指出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明确了仅存在程序瑕疵的婚姻登记的法律效力以及亲子关系诉讼中一方拒绝鉴定的法律后果。
中国对外国与外国人登记结婚的法律效力认可问题。对于在国外按当地法律登记结婚的夫妇,只要符合中国婚姻法规定,中国将承认其法律效力。但要在中国享受婚姻相关权益和义务,必须完成认证和公证程序,包括在驻外使领馆进行领事认证等步骤。
婚姻的法律认定及骗婚行为的判定。法律认定骗婚行为包括婚前隐瞒疾病、真实情况、婚史等,婚后携款失踪、与他人同居等行为也被视为骗婚。无效婚姻包括未达到法定婚龄、已婚再结婚等情形。对于涉嫌骗婚的刑罚,根据诈骗金额大小,法律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严重者可能会被判
结婚后一方父母出资购房的财产归属问题。根据《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如果房产登记在子女名下,则视为该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若双方父母共同出资,按出资份额认定为双方按份共有,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