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2024-08-26
在我国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刑事案件都存在追诉期,超出追诉期后一般不得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但特殊情况下除外。因此接下来将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故意伤害罪立案了有追诉期吗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故意伤害罪立案了
2024-08-25
夫妻离婚的时候如一方不同意,另一方想要离婚的话,就只能是进行起诉离婚。有些人起诉离婚后又被对方给感动化解了,于是就想要撤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离婚案件中,原告撤诉后,一般在6个月之后才能向法院再次提起诉讼。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以同一
2024-08-25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2024-08-25
起诉离婚立案可以撤诉,只要符合以下条件即可:1、申请撤诉的人是提起诉讼当事人本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经过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2、申请撤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3、申请撤诉必须在宣判以前提出;4、申请撤诉是出于自愿而非受人强迫。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
2024-08-24
离婚可上诉,但是必须要注意上诉时间,需要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天内上诉。一旦错过15天的上诉时间,就不能再上诉了,因为此时判决已经发生了效力,生效的判决无法上诉。并且上诉只对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
2024-08-2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案件的当事人对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不服的,被害人是可以申诉的,请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而不是提起诉讼。第二百八十二条 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
2024-08-24
诉讼离婚可以上诉,应当在一审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递交上诉状并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2024-08-23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
2024-08-2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2024-08-23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
2024-08-22
没有判决离婚,就说明判决已经下来,而撤诉需要在判决下达前申请的,故起诉离婚没判离婚是不可以撤诉。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2024-08-22
而财产保全必须依附于起诉的诉讼请求,一般而言如果起诉不涉及财产的给付,自然谈不上保全。人民法院依据申请人的申请,在采取诉讼中财产保全措施前,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在发生诉讼中财产保全错误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的情况下,被申请人可以直接从申请人提供担保的
2024-08-22
但是必须要注意上诉时间,需要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天内上诉。一旦错过上诉期间,就不能再上诉了。但是如果判决已经发生了效力,此时就不可以再上诉。并且上诉只对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
2024-08-2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依据申请人的请求,对财产进行保全后,应当立即通知被保全人,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涉及财产的案件,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
2024-08-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裁定的适用范围。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关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以及行政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诉讼。同时,人民法院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侵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主观和客观要件。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的诉讼,具有简化诉讼程序、避免矛盾判决的意义。共同诉讼的特征包括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多数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共同诉讼分为必要共同诉讼和其
一份刑事上诉状的范本,其中包括上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信息、上诉请求、上诉理由等。上诉理由详细阐述了在原审中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诉讼程序方面的错误。最终,上诉人要求第二审人民法院部分或全部撤销原裁判、变更原审裁判或重新审判。
中国法律中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对于起诉后撤诉是否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问题,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从撤诉后重新起诉的角度阐述了诉讼时效不中断的理由,包括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的目的、撤诉是对起诉的完全否定以及避免滥用诉讼权利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