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中“分居”的内涵是什么
时间:2023-11-03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四)项规定“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在审理离婚案件时,这项规定成为法官判断原、被告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一项重要依据。近年来,人民法院根据该项规定判决的离婚案件逐年增多,但是,由于不少人对《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四)项中“分居”一词的涵义理解不正确,将因感情不和分居混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夫妻两地分居,违背了《婚姻法》的本意,影响了此类案件的公正裁判,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正确理解《婚姻法》中“分居”一词的涵义是公正审理此类离婚案件的前提。
夫妻分居的法律解释
分居的定义与分类
根据《辞海》的解释,分居指的是夫妻双方不共同居住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夫妻分居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分居,例如夫妻俩在不同城市工作,无法共同居住。这种分居并非因为感情不和而发生,即使分居时间超过两年,也无法以"因感情不和分居"为理由提出法定离婚。第二种是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分居,例如婚姻基础不牢固,婚后未能培养起夫妻感情而分居满两年的情况。这种情况符合"因感情不和分居"的法定离婚理由。
分居的法律限制
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四)项在使用"分居"一词时,加以"感情不和"的限制。这明确说明了该词的涵义应属于第一种情形。因此,在审理此类离婚案件时,必须准确理解《婚姻法》中"分居"一词的含义,避免混淆两种分居情形。
区分分居的两种情形
区分分居的两种情形不能仅从表面现象上进行分析。虽然夫妻两地分居并不意味着夫妻感情不和,因感情不和而分居也并不意味着夫妻必须分居两地。在实际生活中,夫妻之间"白天各干各的事、晚上各进各的房、各睡各的床"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情况虽然表面上没有夫妻两地分居,但却是因感情不和而导致的典型分居情形。因此,区分《婚姻法》中的"分居"与通常意义上的夫妻两地分居,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可以帮助区分分居的两种情形:1、夫妻是否同居?2、夫妻在分居两地的情况下是否保持联系?3、夫妻是否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和关心?4、夫妻是否在经济上分开?5、夫妻是否履行子女抚养义务?6、夫妻之间是否互相忠诚?7、夫妻分居两地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以上考虑,可以更准确地区分分居的两种情形,避免混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关于婚前医学检查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关于婚前医学检查的规定。该法规定婚前医学检查应包括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及有关精神病的检查,旨在确保结婚和生育的健康。指定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等。对于严重遗传性疾病和精神病,如果一方患有这些疾病且难以治愈,则
-
夫妻扶养义务的实现方式
夫妻扶养义务的实现方式、解决途径与刑事责任。当夫妻一方因生活困难等原因需要扶养时,有权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发生争议时,可通过人民调解组织或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若一方拒不履行扶养义务,情节严重可能构成遗弃罪,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刑事责任不免除其继续承担
-
什么是形式婚姻?
形式婚姻的定义、特点以及法律问题。形式婚姻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名义上的夫妻身份,缺乏实质内容,常见于达到特定目的后离婚。形式婚姻有多种类型,包括对外隐婚等。只要男女双方合法登记,形式婚姻受法律保护。但如果没有合法登记,即使对外表现为夫妻,也只是非法
-
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及保护措施
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及保护措施。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其生父或生母应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为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需明确其生母和生父,禁止并打击危害、歧视未成年非婚生子女的行为,强制生父履行抚养、教育义务,并建立健全的亲属和法律
-
男女平等原则在我国法律中的重要性
-
共同协商原则
-
军人婚姻有哪些特殊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