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法规 > 婚姻法解读 > 假离婚买房需要注意的事项

假离婚买房需要注意的事项

时间:2020-05-2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2268
假离婚买房似乎已经是一个见惯不怪的事情了。可是一般的假离婚买房究竟有多少可行性?如何能够尽量避免各种风险,又能够有效的避开限购限贷等限制,获得最优的优惠。

一般性离婚买房步骤:

第一,去中国人民银行拉征信记录,确定一方名下没有贷款记录。

第二,去民政局办理离婚。

第三,去房管局办理房产证更名。

第四,购买新的房子,等待银行放款。

第五,放款以后复婚。

那么既然是离婚攻略,当然是要做到面面俱到,顺利离婚买房以后复婚了。于是,下面的几个问题大家就不得不看了!这些都是集大众智慧的结晶!值得收藏的攻略贴。

Q1.现有的房子本身就有两个人的名字,怎么区分离婚过户后,老婆名下没有贷款记录呢?

回答:决定走这一步的时候就去中国人民银行拉过征信记录了,确定我名下没有贷款记录才走这一步的。

分析:买房时,是分主借款人、副借款人的。离婚前,一定要先去银行拉征信记录,如果名下有贷款记录,即使离婚也算二套房哦!

Q2.离异女性,开具超过1W的收入证明风险有哪些?

回答:月收入一万,银行一看你的单位,岗位就知道真假。况且离婚的话对二套房认定没有多大影响。如果单位真敢开超过万元的月收入,先不说税务部门到时候会不会查。到时候你拿着超高月收入的工资证明,向公司追讨所少交的五险一金,你们公司就很麻烦。公司还真敢开这个证明啊。

分析:银行对于离异女性收入超过1W的审核非常严格,基本已经到了需要拉你银行工资流水的地步了。如此一来,只敲单位公章的收入证明就失去了意义。一般单位也怕有风险,所以不轻易开具那么高的收入证明。

Q3.如果银行看了你的收入证明觉得无效怎么办?有人现身说法了!

回答:银行就是这样的,看你各项指标都符合的,最后就要你拉流水。我有两套房子,然后拿其中一套去抵押贷款,结果银行让我打流水。我有钱给朋友吃利息的把流水拉出来很可观内,给银行,银行说,无效,里面有几笔银期转账。然后都是同一个人同样的金额来回的。给人吃利息,每天回的利息自然是等额的。然后一出门,中介的电话就来了,只要3—5%的回扣包贷出来。这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正儿八经人的贷款被不走正路的人给贷走了。愿意付这个中介费的人也许根本不在乎贷款还不还的起,为了燃眉之急,反而增加了银行风险。最可恨的是贷款中介公司的电话能追你打1-2年,现在时不时还有个电话过来,贷款要不要考虑一下。

Q4.离异女性最高能贷款的年纪是多大?

一般常规意义上女性最高能贷款到的年纪是55岁,如果要贷款30年,起码得保证你的年纪在25岁左右。一般离异的女性都不止这个年纪,也就是说很有可能贷款年限需要缩短。

回答:银行其实没有斑斑说的这么严格哦!30年一般都可以通过的,还有收入证明其实花点钱,也可以做出来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关于婚前医学检查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关于婚前医学检查的规定。该法规定婚前医学检查应包括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及有关精神病的检查,旨在确保结婚和生育的健康。指定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等。对于严重遗传性疾病和精神病,如果一方患有这些疾病且难以治愈,则

  • 夫妻扶养义务的实现方式

    夫妻扶养义务的实现方式、解决途径与刑事责任。当夫妻一方因生活困难等原因需要扶养时,有权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发生争议时,可通过人民调解组织或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若一方拒不履行扶养义务,情节严重可能构成遗弃罪,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刑事责任不免除其继续承担

  • 什么是形式婚姻?

    形式婚姻的定义、特点以及法律问题。形式婚姻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名义上的夫妻身份,缺乏实质内容,常见于达到特定目的后离婚。形式婚姻有多种类型,包括对外隐婚等。只要男女双方合法登记,形式婚姻受法律保护。但如果没有合法登记,即使对外表现为夫妻,也只是非法

  • 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及保护措施

    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及保护措施。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其生父或生母应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为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需明确其生母和生父,禁止并打击危害、歧视未成年非婚生子女的行为,强制生父履行抚养、教育义务,并建立健全的亲属和法律

  • 男女平等原则在我国法律中的重要性
  • 共同协商原则
  • 深圳公租房一个人公证多少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