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是指要约人拟定一份具体确定内容的合同,并发出给受要约人,希望对方签约的行为。
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包括合同的具体条款和条件。
要约必须明确表示受要约人承诺将受该意思拘束,即表示愿意接受要约。
要约可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被要约人撤销。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签约的行为。
受要约人必须向要约人表示同意要约,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承诺通知送达给要约人。
承诺必须是无条件的,不能附加任何条件。
如果受要约人拒绝承诺、在期限内未作出承诺或作出实质性变更,要约将失效。
一旦承诺生效,合同即成立。
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行为,订立合同的过程即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法律上将协商过程一般分为要约和承诺。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合同订立的时空范围不断扩大。要约承诺制度的相关规定对于判断合同的成立与否、明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变得越发必要。
要约承诺制度使合同成立过程清晰易于判断。通过要约承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趋于一致,合同得以成立。要约承诺制度涉及要约的概念、要约的要件、要约的效力、要约的撤回与撤销、要约的失效、承诺的概念、承诺的要件、承诺的效力、承诺的迟到和迟延、承诺的撤回等内容,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全面判定要约承诺制度的适用性。
要约承诺制度有助于在复杂的合同订立过程中准确划分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一方面,当要约人主动发出要约后,双方当事人从一般关系转变为特殊关系,受要约人会对要约产生信赖并采取相应行动,而要约人应承担义务维护受要约人的信赖利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复杂化和多变化,当事人应具有一定的修正权,可以对自己的意思表示进行调整。这涉及要约的撤回、撤销以及承诺的撤回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要约承诺制度,才能通过赋予双方一定的权利义务来处理好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交叉要约的效力问题。在合同法中,交叉要约只是双方进行要约和承诺的方式之一,不能单独作为合同成立的依据。双方在此情况下都有撤回、撤销要约或拒绝承诺的权利。因此,合同成立仍需经过受要约人的承诺。
要约的生效日期和承诺期限的相关法律问题。在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下,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到达主义原则得到体现。同时,还探讨了送达的定义、撤回或修改要约的权利、数据电文形式的要约的到达时间等问题。关于承诺期限,如果约定了期限,受要约人应在期限内接受要
自动售货机的要约性质及其承诺方式。自动售货机向不特定公众发出要约,一旦投入约定货币即可视为承诺,合同成立。要约的构成要件包括内容确定完整、特定合同当事人所为、向相对人发出、送达受要约人并得到其承诺以及具备缔结合同的主观目的。只有满足这些要件,要约才能
合同内容对合同成立的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内容在双方达成一致并书面记录后,对合同成立没有影响,但合同内容必须合法才能生效。合同成立的要件包括订约主体存在、依法订立、协商一致及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