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邀请(要约引诱)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根据《合同法》第15条的规定,要约邀请不仅仅是邀请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还包括提出交易条件以及与交易条件有关的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拘束邀请人,可以构成先合同义务,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合同义务。
虽然理论上不承认要约邀请具有法律意义,合同法也未规定要约邀请的法律效力,但要约邀请对交易双方的民事权利产生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合同法没有赋予要约邀请以法律效力,司法实践中采取了将要约邀请“视为要约”的方式,将要约邀请转化为要约后赋予其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3年4月公布的《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首次尝试对要约邀请的法律意义进行规定。该解释规定,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对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及房屋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即使该说明和允诺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也应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该司法解释是在商品房虚假广告泛滥并直接影响购房消费者利益的大背景下出台的,满足了现实社会的需要。
传统理论认为,要约邀请仅仅是向相对人发出的要求对方提出要约的呼唤,是邀请人希望将自己置于一种可以选择是否接受对方要约的地位,是缔结合同的准备行为。传统理论认为要约邀请不具有任何法律意义,往往从这一层面的含义来理解。然而,传统理论忽视了要约邀请还有第二个层面的含义,即提出交易条件甚至使交易条件具有拘束力。例如,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所述的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除了向他人发出要约邀请的意思表示之外,还提出了某些交易条件。这些要约邀请中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是邀请人向其发出要约的基础。含有提出交易条件或使交易条件具有拘束力的要约邀请往往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有学者认为,提出交易条件或提出交易条件保障的要约邀请,可以构成单方法律行为,这种要约邀请在邀请人与被邀请人之间产生了法律关系。
美容院转让时的合同签订程序,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方面。要约是合同订立的基础,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并满足特定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承诺则是受要约人在有效期内完全同意要约内容的意思表示,其生效意味着合同的成立。合同可以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进行,具有一定的法
电子合同中的要约撤回、生效及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电子合同的要约撤回条件依据《合同法》规定,在要约发出后生效前,要约人可通知受要约人阻止其生效。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方面,电子数据具有与书面文件同等法律效力,经电子签名的电子数据具有与经签署的文书同等效力。
公告与要约的关系。根据合同法规定,公告只有在符合要约的要件和规定时,才能被视为要约。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内容需具体确定,经受要约人承诺即受约束。而公告邀请则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如商业广告等。因此,不是所有公告都能视为要约。
要约承诺的生效要件,包括要约人的资格和行为能力、要约的意图、要约的对象以及要约的内容。有效的要约必须是特定人发出的,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向希望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且内容具体确定,包含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