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承诺的法律定义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二、承诺的期限
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如果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承诺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到达:
1、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立即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所谓合理期限,是指根据通常情况下预期承诺到达的时间段,一般包括要约到达受要约人的时间段、受要约人作出承诺的时间段、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的时间段。
要约以信件或者电报作出的,承诺期限从信件载明的日期或者电报交发之日开始计算。如果信件没有载明日期,从邮戳日期开始计算。要约以电话、传真等快速通讯方式作出的,承诺期限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开始计算。
三、承诺的生效时间
承诺在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如果承诺不需要通知,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如果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承诺到达时间;如果未指定特定系统,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承诺到达时间。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四、承诺的撤回
承诺人在发出承诺后反悔,可以撤回承诺。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即在承诺生效前到达要约人。
五、承诺的迟延与迟到
如果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称为迟延承诺。除非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否则迟延的承诺应视为新要约。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如果由于其他原因使承诺超过承诺期限到达要约人,称为迟到承诺。除非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否则迟到的承诺为有效承诺。
六、承诺的内容
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这被称为镜像规则。然而,严格执行镜像规则可能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在实践中,受要约人可能对要约的文字甚至内容进行某些修改。在这种情况下,承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认。根据《合同法》规定,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进行实质性变更的,将被视为新要约。
对于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内容的变更,属于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如果承诺对要约的内容进行非实质性变更,除非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进行任何变更,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交叉要约的效力问题。在合同法中,交叉要约只是双方进行要约和承诺的方式之一,不能单独作为合同成立的依据。双方在此情况下都有撤回、撤销要约或拒绝承诺的权利。因此,合同成立仍需经过受要约人的承诺。
要约的生效日期和承诺期限的相关法律问题。在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下,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到达主义原则得到体现。同时,还探讨了送达的定义、撤回或修改要约的权利、数据电文形式的要约的到达时间等问题。关于承诺期限,如果约定了期限,受要约人应在期限内接受要
自动售货机的要约性质及其承诺方式。自动售货机向不特定公众发出要约,一旦投入约定货币即可视为承诺,合同成立。要约的构成要件包括内容确定完整、特定合同当事人所为、向相对人发出、送达受要约人并得到其承诺以及具备缔结合同的主观目的。只有满足这些要件,要约才能
合同内容对合同成立的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内容在双方达成一致并书面记录后,对合同成立没有影响,但合同内容必须合法才能生效。合同成立的要件包括订约主体存在、依法订立、协商一致及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