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的任意撤销是指赠与合同成立后,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不再进行赠与行为。赠与的任意撤销源于赠与是无偿行为,即使赠与合同已经成立,赠与人仍有权基于个人原因撤销赠与。这与其他有偿合同存在显著区别。赠与合同的订立有时是基于一时的情感因素而缺乏充分考虑,如果不允许赠与人撤销赠与,则对赠与人过于苛刻,也不公平。
然而,如果对任意撤销不加限制,就等同于赠与合同没有任何约束力,这不仅对受赠人不公平,也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对社会道德也造成冲击。因此,对于赠与的撤销应当有所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赠与的法定撤销是指赠与合同成立后,在具备法律规定的情形下,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继承人、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的法定撤销与任意撤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撤销赠与必须基于法律规定的事由;第二,只要具备法定事由,不论赠与合同以何种形式订立,是否经过公证,赠与的财产是否已交付,以及是否属于社会公益和道德义务性质,享有撤销权的人均可撤销赠与。
赠与本是使受赠人获得利益的行为,如果受赠人对赠与人有加害行为或其他忘恩负义行为,法律应赋予赠与人撤销赠与的权利。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情形均为受赠人的违法行为或违反赠与合同约定的行为。赠与人依法撤销赠与的权利是法律对赠与人的保护。
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的法定情形包括以下三项:
赠与的撤销权原本属于赠与人,但如果受赠人的违法行为导致赠与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赠与人无法行使撤销权。只有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才能代表赠与人行使撤销权,以实现赠与人撤销赠与的权利和意愿。同时,只有在赠与人无法行使撤销权的情况下,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才有撤销赠与的权利。因此,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撤销赠与必须基于赠与人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而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这一法定情形。
赠与人的撤销权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为了尽早确定赠与关系的去留,赠与人或其继承人、法定代理人应当依法及时行使撤销权。赠与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间为一年;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间为六个月,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计算。这一期间属于除斥期间,即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行使期间,不会中止、中断或延长。如果撤销权人在法定期间内未行使撤销权,则撤销权将消失。
撤销公证赠与合同的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后不得撤销,但存在特殊撤销事由,如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对赠与人有抚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等。对于房产赠与,赠与关系的成立以是否进行过户手续为准。经过公证的房产赠与合
我国赠与合同的强制履行问题。赠与合同不能直接强制执行,受赠人可在赠与人违约时向法院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赠与人在财产转移前可撤销合同,但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或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除外。受赠人如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等情形,赠与人可撤销赠与。关于赠与的房屋
房产证过户后的撤销条件。如果过户手续不合法,存在隐瞒、蒙骗、非当事人或法律纠纷等情况,可以撤销过户。正规手续过户一般情况下不可撤销,除非对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赠与过户的撤销需符合法定条件,如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等。另外,文章还涉及二手房买卖交易流程。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的可撤销性问题。《合同法》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前可撤销赠与,但公证后的赠与合同不适用此规定。然而,在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不履行抚养义务、不履约定的情况下,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同时,法院会考虑赠与人的特殊生活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