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签订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要约定建筑物转让的内容;
(2)向县以上国土部门提交转让申请;
(3)国土部门依法审查批准,审查内容为是否符合转让条件、与出让限定条件有无实质性冲突、是否改变土地用途、成交价格是否合理,必要时进行企业土地使用权估价;
(4)缴纳土地增值税、契税、营业税等有关税费;
(5)登记发证。
(1)签订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要约定建筑物转让的内容;
(2)向县以上国土部门提交转让申请;
(3)国土部门依法审查批准,审查内容为是否符合转让条件、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4)受让方办理企业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经批准不需办理出让手续而将转让费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
(5)缴纳土地增值税、契税、营业税等有关税费;
(6)登记发证。
转让合同签订之前,要对转让方的转让主体资格进行核实。转让方须是企业土地使用证上载明的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为企业或集体单位的,应提交有资产处分权的机构出具的同意转让的证明。
转让方也要认真审查受让方的资信能力,包括银行资金证明、有无重大债务纠纷等,以免造成土地使用权转让后资金无法收回的结局。
根据法律规定,国家控制企业土地转让价格,转让价格过低时,国家享有优先购买权。尤其是转让方为企业单位时,企业土地及相关资产须经法定估价机构估价,并经国土部门予以确认。
转让合同签订之时,双方应对有关应缴纳的税费项目、标准及数额进行咨询,并对税费负担问题进行明确。根据有关规定,税费的计算依据一般为土地成交价,若成交价格明显低于正常市场价的,则应以土地评估价作为计算依据。
拟转让的企业土地使用权是否存在瑕疵问题,是受让方必须关注的重点。转让合同签订之前,必须去国土部门、房地产主管部门进行调查,核实有无抵押与被采取司法限制。鉴于有无土地权属及相关争议不易调查,加之受让方的履约能力难以判断,应明确双方相互提供担保。
企业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后,并非不能转让。可通过与抵押权人协商,以其他担保方式置换或以转让费支付借款的方式解除抵押等方式,实现转让目的。
因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须经合同签订、国土部门审批、补办相关手续、登记办证等多个环节,有时还涉及抵押权解除等程序,故转让费的支付应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即根据转让程序设定付款期限与金额,体现相互制约与督促作用,以降低双方交易风险。
企业土地转让往往涉及土地用途变更问题,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尤为突出。转让前的土地大多是工业用地、办公用地等,转让后多为商业或住宅开发用地,不仅要经规划部门变更土地用途,补缴土地出让金,且须缴纳相关配套费用。有的虽不改变土地用途,却需改变出让合同限定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用地条件。土地用途及相关条件能否变更、变更程序及费用负担应在转让合同中约定清楚。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企业出让土地未达到规定开发程度不得转让,划拨企业土地无地上建筑物不得转让,故企业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往往是与地上建筑物或附属物一并转让。实践中,多以转让房地产为名转让企业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价值相对较小,于土地而言不大,并不重视。
易县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文中指出,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受到严格限制,只有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原因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另外,转让过程中涉及多种税收,包括营业税、印花税、契税和土地增
卖房子时是否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的问题。如果房屋使用的土地是通过出让方式获得的,或在划拨的国有土地上卖房,都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根据相关规定,土地使用者需按照规定的程序支付出让金并办理相关手续,税费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成交价和基准地价等因素进行。
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和土地出让方式的相关内容。通知书需包含土地使用权人的信息、土地基本情况和认定土地闲置的事实等。土地出让方式包括拍卖、招标和协议出让,其中协议出让仅限于特定范围如工业用地、公益性非营利性用地等。
已建房屋土地的出让条件。市、县人民政府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后可以重新出让,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偿。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需经过政府审批,分为补办出让手续和免办手续两种情形。其中,免办手续的房地产项目包括特定用途用地、经济适用住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