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是指某一不法民事行为,既违反了合同规范又违反了侵权规范,同时具备了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导致了法律上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同时产生的一种民事责任竞合现象。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三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虽然从条文上看,其中所称的“财产”、“人身”利益并没有排除基于合同所享有的利益,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国都没有将合同债权纳入侵权责任的保护范围。
由于违约责任只能对违约行为造成的财产利益损害予以赔偿,而且责任范围还要受到“可预见性”的限制,所以当债权人因债务人的违约行为导致其非财产利益损害时,他若依据违约责任要求对方赔偿自己的损失,就必然会受到很大限制。但是如果可以依据侵权责任,那就完全没有这些担心了,债权人可以就自己的全部损害,包括精神损害和人身伤亡提出赔偿要求。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在归责原则、责任形式、免责条件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别,而侵权责任的这些差别往往更有利于对受害人的保护。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允许借助侵权法追究对方的责任,将更有利于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应该说,违约责任制度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能够充分保护合同关系当事人权利。但是近现代以来,随着民事关系日益复杂,违约责任制度对合同债权的保护在特定情形下越来越显得不足。这一类的损害,有的是来自合同关系内部,如产品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人身损害的案件;也有的是来自合同关系之外,如第三人故意引诱债务人违约致债权人受损的案件。
为了全面保障债权人利益和维护商品经济的公平秩序,近现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在立法和判例中开始突破侵权行为法与合同法的划分界线,在违约责任制度对合同债权的保护不力时,适时地引入侵权责任制度来补充保护合同债权。这种突破,尤其体现在允许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以及确立了侵害债权制度等方面。
一个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可能同时产生两个以上的法律关系,最常见的是债权关系与物权关系的并存,或当事人的行为同时构成违反合同约定和民事侵权,即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产生竞合。 1997 年9月,某公司投资20万元开办了“富豪夜总会”,在依法领取了营业
如果侵权责任发生,就会导致一方因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满足解除合同条件,所以可以解除合同。在此情况下,我国合同法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的方式消灭合同关系。债务人在该履行宽限期届满时仍未履行的,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法律针对某些具体合同规定
因合同产生债权债务的,一般是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如果合同法没有规定的,才按侵权责任法规定处理。一方当事人必须有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这是构成违约责任的客观条件。如果合同关系并不存在,则无约可违,自然不存在违约责任。。因这些
合同债权也是一种民事权益,但它原则上不属于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本法的规定不涉及违约责任问题,因此违约责任不受侵权责任法调整,而是由合同法调整。对于第三人侵害债权是否受本法调整,没有明确作出规定,大多数意见认为第三人侵害债权应当属于侵权责任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