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构成合同诈骗行为的要件有哪些

构成合同诈骗行为的要件有哪些

时间:2024-12-14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421
构成合同诈骗行为的四个要件

合同诈骗的法律要素

一、欺诈人的故意

欺诈人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假的,并希望或放纵对方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假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

行为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时构成欺诈的主观要件,而行为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认为陈述的错误事实是真实的,即没有故意陈述错误事实的主观意图,则不构成欺诈的主观要件。然而,区分行为人是否具有陈述错误事实的故意并不容易,需要考虑行为人的动机、知识经验和所处的客观环境。

二、欺诈人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构成欺诈行为的两个方面。

故意陈述错误事实的行为包括将假冒伪劣商品说成质优价廉等。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向对方告知真实情况,但故意不告知的行为。根据大部分国家的法律规定,当行为人有义务说明真实情况而不说明、保持沉默时即构成欺诈。我国法律也类似规定,例如《产品质量法》第28条规定:销售者在出售某种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产品时,应当事先向消费者或用户作出说明,否则销售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规定表明在负有说明义务时保持沉默即构成欺诈。此外,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负有说明义务的行为人也不能保持沉默。

三、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

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存在认识缺陷。构成欺诈必须是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换言之,被欺诈人订立合同时,必须是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并且被欺诈人因为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对合同内容产生了错误认识。

四、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

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非因欺诈行为而作出,也不构成欺诈。这表明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与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 免除反担保的含义

    免除反担保责任的情形,包括主合同当事人串通欺骗保证人以及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手段使保证人违背真实意思提供保证的情况。同时,文章介绍了反担保成立的要件、特征及其担保对象与担保合同的当事人不同之处。反担保成立需满足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等条件,且需符

  •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主要围绕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展开。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性质应参照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同时,探讨了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何认定,特别是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的情况

  • 投资协议纠纷是否涉嫌诈骗

    投资协议纠纷与诈骗之间的关系。投资协议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但若涉及欺骗、欺诈投资者、非法占有投资者财物等行为则构成诈骗。当事人可通过和解、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合同争议。诈骗罪的要件包括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使用欺诈手段骗取财物、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

  •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 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
  • 合同诈骗的定义和行为要素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