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限根据犯罪的法定最高刑来确定。具体规定如下:
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0年。
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根据合同诈骗罪的不同情形和数额,量刑标准如下:
处以单处罚金刑。
处以拘役刑。
处以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 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 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 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 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 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 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 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 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 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以有期徒刑三年。数额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具有两个以上情形的,在六个月之内酌情增加刑期。
犯罪数额为4万元的,处以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 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 具有其他情形之一的,在六个月之内酌情增加刑期。
法定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6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金刑。
-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拘役刑。
-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33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合同诈骗罪的最高处罚为十五年有期徒刑。根据《刑事诉讼法》对追诉时效的相关规定,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为15年。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主要围绕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展开。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性质应参照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同时,探讨了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何认定,特别是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的情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合同诈骗罪存在的瑕疵和争议,包括合同的定义、欺诈行为的要件以及损失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合同的定义、明确欺诈行为的要件和统一损失的计算标准等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执法者正确理解和执行合同诈骗罪,维护公平和诚信的商业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