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界定刍议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界定刍议

时间:2024-10-04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638
摘要:正确界定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目的,是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区别的关键所在。刑法上的“非法占有”既不同于“非法占用”,也不同于民法上的“占有”。要判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须从行为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是否采用欺骗手段以及程度、履行合同的行为、违约后的表现诸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判断。本文提出了正确界定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路径。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主观差异

一、故意的不同: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构成该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意图。而合同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也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对方产生错误认知,并且希望或被动地接受这种结果。

合同欺诈行为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并非非法占有,而是通过使用欺诈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建立权利义务关系,从履行合同中获取利益。因此,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合同诈骗罪和合同欺诈行为的关键所在。

尽管目的是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无法直接观察和触摸,但一旦主观目的形成,它不会永远停留在大脑中。主观目的总是通过客观行为来实现,行为人的主观心理内容可以通过客观行为来展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主要围绕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展开。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性质应参照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同时,探讨了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何认定,特别是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的情况

  • 医院欺诈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医院欺诈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医院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不构成合同诈骗罪而是构成诈骗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文中还详述了合同诈骗与诈骗的定义及相应处罚,并简要介绍了医疗保险报销的条件。

  • 商场出租消防通道是否合法

    商场出租消防通道是否合法的问题,并介绍了相关法律条文和合同欺诈的相关内容。合同中欺诈行为将影响合同效力,涉及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内容。同时介绍了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

  • 合同诈骗的定义和行为要素
  • 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
  • 什么是合同诈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