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浅议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之界定

浅议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之界定

时间:2023-09-14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639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经济犯罪亦在不断地增多,综合分析研究目前的犯罪情形,在市场交易领域中合同诈骗犯罪表现比较突出。

二、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从犯罪构成要件来具体分析,据此可见,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特征表现为行为人不具备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诚意,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诈骗手段非法占有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五种形式:

(1)以虚假的身份签订合同骗取他人财物。即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2)合同虚假担保。即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诱骗当事人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从而骗取财物的行为。

(3)合同虚假履行。即指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行为。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或担保财产后逃匿。这是指行为人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担保财产后,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自己的义务,携款物潜逃,致对方当事人无法追还的行为。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这一规定是兜底性条款,是为了避免合同诈骗具体形式千差万别,难以一一穷尽而设立的。此条款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受害人的利益,更好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主要围绕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展开。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性质应参照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同时,探讨了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何认定,特别是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的情况

  • 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

    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和犯罪刑事责任。其中,侵权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害;行政法律责任包括经济惩罚和市场禁入;对于严重的合同欺诈行为,如达到合同诈骗罪的程度,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虚假证明材料的合同是否有效

    通过提供虚假材料签订合同,是属于合同诈骗的行为,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还有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 合同欺诈罪的构成
  •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