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合同欺诈罪的认定

合同欺诈罪的认定

时间:2024-08-27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666

正确把握立案标准,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在构成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在客观方面,骗取的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如果查明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或者骗取的财物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则不构成犯罪,只能按合同纠纷处理。

正确区分合同诈骗行为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行为与合同纠纷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实际履行能力。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就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并且在合同履行期届满前也可预料其没有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在合同订立时有履行能力,但在签订合同后由于种种原因丧失了履行合同的能力,却仍然以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应当视为合同诈骗犯罪。但如果是本来有履行能力或本来可以有履行能力,签订合同后虽经努力,却仍然由于某些原因无力履行的,则应作为合同纠纷处理。

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本罪与诈骗罪在本质上都是诈骗行为,都具有诈骗的故意。区别的关键在于:

(1)犯罪时问不同

本罪发生在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而一般诈骗罪没有具体的时间、条件的限制。

(2)犯罪手段不同

本罪的行为方式是特定的,即刑法中具体规定的五种方式之一,而一般诈骗罪却没有具体的行为方式限制。

关于诈骗数额的计算

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 期货欺诈案件裁决:被告应返还保证金

    期货欺诈案件裁决的情况。某实业总公司委托其副总经理与被告下属单位“交易所”建立期货代理合同关系,但“交易所”采取欺诈手段导致原告亏损。法院认定被告应承担全部过错责任,并应返还客户的保证金和赔偿利息损失。文章还介绍了期货欺诈行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以及律

  • 非法经营是否可解除承包合同

    非法经营行为是否可解除承包合同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在非法经营等情形下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可解除。具体情形包括欺诈胁迫订立合同、恶意串通损害利益等。非法经营罪的行为表现和处罚方式也有详述。同时,民事法

  • 曹先生诉魔法星空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一案

    曹先生诉魔法星空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合同争议案。原告主张合同无效,认为被告公司提供的产品定价不合理且存在欺诈行为。被告则坚称合同有效,强调其合法注册和公司标识的自主性。法院审理后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定被告存在欺诈行为,因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 如何认定执行和解无效
  •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 非营业车辆进行营业运输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可否免责?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