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根据数额的大小和情节的严重程度,合同诈骗罪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1. 数额较大的合同诈骗罪: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合同诈骗罪: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合同诈骗罪: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合同诈骗罪的具体行为包括:
1. 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单位犯合同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法责任的人员,依照相应法律条文的规定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1996年发布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在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情况下,诈骗数额应以实际骗取的数额为准,但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的考虑因素。行为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
1. 明知没有履行合同能力或有效担保,采取欺骗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并造成较大损失。
2. 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合同诈骗罪存在的瑕疵和争议,包括合同的定义、欺诈行为的要件以及损失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合同的定义、明确欺诈行为的要件和统一损失的计算标准等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执法者正确理解和执行合同诈骗罪,维护公平和诚信的商业交易环境。
合同诈骗可以在受害人这边报案。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五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法律、司法解释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有关犯罪案件的管辖
我有去找这个合同诈骗罪的法规,但是那个比较的简单,心理头还是有很多疑问,想问下这里哪位律师能给我提供一个合同诈骗罪司法解释不?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