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案例 > 合同欺诈行为处罚办法是怎样的

合同欺诈行为处罚办法是怎样的

时间:2024-11-21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780
在签订合同中,一些不法商人会对合同中的内容通过隐瞒真相、设定陷阱、虚构事实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这叫做合同欺诈。那么合同欺诈行为处罚办法是怎么样的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

侵权民事责任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合同欺诈行为具备侵权民事责任的主客观要件。

从客观要件看:

  1. 有侵权损害事实。欺诈行为造成被欺诈人人身和财产的不利益,即不良后果和不良状态。
  2. 欺诈行为具有违法性。即欺诈行为人作了法律不允许作的行为-破坏、干扰他人意思自由。
  3. 欺诈行为是损害事实的原因。因为欺诈行为,才使受害人钱财方面不利益,精神上遭受损害。

从主观要件看:合同欺诈行为是故意而为,既表明行为人具有行为能力,同时表明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合同欺诈行为的侵权民事责任,主要方式有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害:

  1. 对于返还财产,可以由受害人主张,以有利于受害人为原则,决定是否返还,实现减少受害人财产的损失和浪费的目标。
  2. 对由于欺诈行为使受害人对预期不利的规避决策失误致使规避没有实现,或因欺诈而决策失误致使预期利益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的,应当赔偿损失。
  3. 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应适当损偿。按照民事协商原则和调解原则,这种责任制度将使受害人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同时体现了法律的威严。

违法行政责任

合同欺诈行为的干扰使相对人的意思按照欺诈行为人设计的模式运行,相对人表达的意思实际上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行为人的意思。它破坏了合同当事人的地位平等,破坏了等价交换的原则,破坏了交易的自愿性,破坏了社会信用。合同欺诈行为使参加交易的人没有安全感,使市场运行缺乏稳定的信用支持。

合同欺诈行为的行政法律责任,一是要承担一定的惩罚性经济义务,通过经济惩罚强制教化;二是对严重违法的要吊销营业执照,实行市场禁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

犯罪刑事责任

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属于民法和合同法调整范围,其承担的是一种民事责任。但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如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及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种性质时,行为人承担的就不只是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我国1997年刑法第224条增设了对于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理应受到刑法制裁。

企业在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合同欺诈有以下几种:

  1. 伪造合同
  2. 货物引诱
  3. 盗用、假冒名义
  4. 虚构主体
  5. 谎称专利技术引诱
  6. 虚假广告、信息引诱
  7. 虚构担保
  8. 抵债诈骗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 一、售楼人欺诈行为的退房权

    售楼人欺诈行为的退房权以及售楼部置业顾问的法律责任。文中介绍了民事欺诈行为的定义,并阐述了售楼部置业顾问不应承担口头宣传和承诺的法律责任。文章还提到了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法律解释以及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劳动合同无效案件。赤某因编造在日本某制药公司的职务经历,成功获得高薪职位后却因欺诈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法官提醒求职者,应聘时需凭借真实能力,避免使用虚假简历导致欺骗,最终产生不良后果。

  • 签租房合同被坑怎么办

    租赁房屋时遇到欺诈行为的处理方法。在签订租赁合同时遭遇欺诈,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变更或撤销合同,包括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租房中介的问题,可向当地工商管理部门、物价监管部门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店铺有纠纷时,房东可以将商

  • 房屋转租如何备案
  • 房山购房的定金不能退吗
  • 签合同时交房时间和销售说的不对可以去起诉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