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 > 几招教你识别合同欺诈

几招教你识别合同欺诈

时间:2024-06-05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966
对于合同欺诈,笔者提出一个识别特征:合同欺诈是以签订合同为幌子,以虚构事实或制造假象掩盖真相为手段,以蓄意骗取公私财务占为己有为目的的一种不法行为。它包括合同民事欺诈,即一方当事人故意供给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制造假象隐瞒真实情况,诱骗或引导对方陷于圈套并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已签订合同实现非法目的的民事欺诈行为;它还包括刑事诈骗,即欺诈行为人的签约动机就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或者根本就不具备履行合约的能力,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利用合同作为诈骗手段,利诱他人落入圈套而与之签订合同,“情愿”按合同规定或双方约定交出数额较大的财物为欺诈人占有的诈骗犯罪行为。本文主要探讨民事欺诈的陷阱与防范。

常见的合同陷阱

一、虚假欺诈

虚假的质量、商品标识、合同主体、宣传和价格等欺诈行为都属于这一类别。

二、诱饵欺诈

欺诈方通常会先向被欺诈方支付定金或少量预付款,以获得对方的信任,然后骗取全部货物或全部货款。这种欺诈手法已经不常见,现在骗子更多地使用定金、预付款或货物作为诱饵来实施欺诈。

三、合演双簧

欺诈人在媒体上发布虚假的广告信息,然后以中介人的身份与被欺诈方签订信息中介合同,收取所谓的信息费、立项费、中介服务费等。接着,受害方被引导到另一个与欺诈人串通好的地方签订虚假合同,并支付质保金、履保金、材料款等费用。最后,欺诈人让受害方制作样品,但由于图纸设计存在缺陷,样品无法合格。这种合同欺诈手法需要欺诈人之间的勾结,通过两地串通来实施。

四、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可以分为明偷和暗偷两种形式。暗偷即调包,欺诈人利用合同条款模糊不清,故意以次充好、以廉充优等方式进行欺诈。明偷则是先与受害方签订货物销售合同,但却不支付货款,然后从其他地方购买质次价高的假冒伪劣产品,目的是逃避支付货款。

五、虚构标的欺诈

虚构标的欺诈即合同标的物根本不存在。欺诈人往往将别人的货物说成自己的,编造事实来诱骗受害方。或者以部分商品为诱饵,与多家签订合同。在房屋预售合同中,以“卖楼花”的方式诈骗钱财。在银行借款合同中,欺诈人会以自己财产作为重复抵押,从几家银行获得多倍于自己财产的贷款。在商品买卖中,欺诈人会贿赂仓库保管人员、企业值班人员、公证人员等,以搪塞隐瞒的方式骗取对方信任,然后诈骗钱财。

预防是关键

合同欺诈手法繁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提高警惕,加强合同审查制度。此外,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审核对方的资信,保持合同文字内容的一致性也是预防合同欺诈的重要手段。

提高警惕

企业应提高对合同欺诈危害性和合同风险的认识,保持清醒头脑,对轻易上门的生意要多加甄别。同时,完善合同审查制度,对预防合同欺诈至关重要。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完善且严密的合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应对合同欺诈的关键。包括合同签订程序与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与合同文本管理制度、合同履行监督制度等。

审核资信

对单位应审查对方的经营资格、履约能力和信用等级;对个人应审查对方的行为能力和对合同标的的处分权。要求对方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并在文件上签名盖章确保真实。

坚持“立字为据”原则

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当事人的名称、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合同中的违约责任条款可以保障守约方的利益,并督促双方履行合同约定。

合同签订后,应保留合同正本并复印若干份,以备存档和日常使用。

在经济活动中,企业要保持科学管理、合法经营和依法维权的意识,以应对各种合同欺诈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要约性及其具体确定标准

    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要约性及其具体确定标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逐年增加,虚假广告欺诈买受人问题突出。根据最新司法解释,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一般视为要约邀请,但如果其中关于开发规划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

  • 巨额现金借条的效力及注意事项

    巨额现金借条的效力和注意事项。借条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时合同无效。为确保借条的法律效力,需明确借款人和出借人身份、真实意思表示、具备民事责任能力等要素。此外,注意事项包括附带身份证信息、亲眼目睹签名等。遵守这些要素和注意事项,有助于防

  • 霸王条款是否构成合同欺诈

    霸王条款与合同欺诈的区别。霸王条款是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不平等格式合同等,用以逃避法定义务和减免自身责任,但并不属于合同欺诈。合同欺诈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因此,虽然霸王条款存在不公平性,但它并不构成合同欺诈。

  •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 如何证明私自修改合同
  • 应采用书面合同而未采用有什么法律后果
  • 中介公司欺诈手段及对策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