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合同生效 > 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哪些,哪种情形下无效

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哪些,哪种情形下无效

时间:2024-06-02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6143
签订合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民事行为,合同签订后就需要按合同的约定履行,但有时候,签订的合同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无效的合同对双方都会造成影响,那么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哪些?哪种情形下无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合同生效的条件

一、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当事人需要具备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1) 自然人签订合同,原则上需要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不得亲自签订合同,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签订。合同法有一个例外规定,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签订纯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

(2) 对于非自然人而言,必须依法定程序成立后才具有合同行为能力。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即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部门授予的权限范围内签订合同。

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缔约人的表示行为应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即其效果意思与表示行为相一致。

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在一般误解等情况下,合同仍然有效。

(2) 在重大误解时,合同可以被变更或撤销。

(3) 在乘人之危致使合同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合同可以被变更或撤销。

(4) 在因欺诈、胁迫而成立合同的场合,若损害国家利益,合同无效;若未损害国家利益,合同可以被变更或撤销。

三、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四、合同标的须确定和可能

合同标的决定着合同权利义务的质和量,没有它,合同就失去目的,失去积极的意义,应归于无效。

(1) 合同标的可能,是指合同给付可能实现。

(2) 合同标的确定,是指合同标的自始确定,或可得确定。

合同无效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从这些情形中可以归纳出两点:

一是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一般情况下,只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合同才会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而对于违法的合同则不会产生法律效力。合同违法可以分为目的违法、标的违法、条件违法和方式违法等。

二是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这方面有的属于法律未作出强制性规定,有的是不宜由法律作出强制性规定。然而,在合同法制度中,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不被破坏,依然要针对这类情形作出合同无效的处理。

此外,如果合同的条款免除了一方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责任或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责任,这样的条款是无效的,尽管它在形式上表现为是经过当事人双方同意的;因为这些合同条款明显有失公平,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管理制度合同的审查和履行

    公司管理制度中的合同审查与履行过程。合同签订需由高层领导和相关部门参与,遵守法律原则和统一文本,明确各方权责。合同审查需经多层审批,包括部门负责人、法律顾问等,必要时需上报主管机关或鉴证。合同履行需遵循法律约束力,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如遇变更或解除合同

  • 合同生效时间的判断方法

    不同合同类型的生效时间判断方法,包括依法成立的合同、需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合同以及附有条件或期限的合同。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确定合同成立的时间的一般规定以及合同书形式、确认书形式、实际成立的情况。

  • 网上贷款没到账合同生效吗

    网上贷款未到账时合同是否生效的问题。在网络借贷中,如果贷款未能成功发放到借款人账户,则该贷款合同视为无效。依照合同措辞及相关法律规定,贷款只有在实际放款后才能正式生效。若贷款机构未执行放款操作,构成单方面违约,合同无法产生效力。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借款

  • 三方合同生效期是多久

    三方合同的生效期问题。三方合同从签订时起即开始生效,只要采取书面形式签订并每个人签字、盖上公章或摁下手印,协议就算正式成立。合同成立后即可生效,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此外,文章还涉及第三方物流合同的合法性和银行工作中签订三方合同的合法

  • 借款没成功冻结了合同生效吗
  • 合同只有公章没有法人签字有效吗
  • 协议没盖章公章有效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