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9日,潘某某与A公司签订了《股权置换协议书》,约定潘某某将其持有的B公司的100%股权与A公司持有的C公司100%股权加上人民币540万元进行置换。该协议签订后未完全履行,双方又于2009年6月17日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一、A公司以人民币4670.29万元购买潘某某持有的B公司100%股权,扣除2007年12月19日A公司已支付的540万元,A公司只需再支付4130.29万元,二、潘某某保证B公司的账目及名下资产即土地证号为xxxx的土地的相应的土地出让合同、土地使用证真实、合法、没有虚假内容。后双方办理了B公司的股权变更登记。2009年10月15日,A公司以潘某某隐瞒了2004年9月17日的选址意见书为由,主张其行为构成欺诈,应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对股权转让价款进行变更。
根据已查明的事实,潘某某按照转让协议的约定提供的土地使用证、土地转让合同均为真实、合法有效。虽然A公司认为潘某某隐瞒了2004年9月17日的选址意见书,但该意见书明确载明其有效期仅为6个月,有效期内未报送规划设计方案的,该意见书将失效。因此,截至到双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书的时间2009年,该选址意见书已失效,因此潘某某并不存在隐瞒关键资料的行为,也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欺诈,故A公司以潘某某构成欺诈为由,请求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对股权转让价款进行变更的请求不能成立,本院予以驳回。
何种情形下可以申请变更合同
合同变更是指有效成立的合同在尚未履行或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使合同内容发生改变。合同变更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在司法实践中,原则上,只要当事人协商一致,即可以变更合同。除此以外,符合法定情形时,当事人也可以申请变更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可知,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合同的情形包括:(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经济合同纠纷的性质及解决方式。根据我国合同法,经济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不涉及刑事责任。解决途径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当事人可通过自愿协商或第三方调解解决纠纷,也可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最后强调当事人应遵守法律判决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仲裁时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方法包括与公司协商、寻求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向有关机关投诉和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时,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考虑提起诉讼。
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两者在合同有效要件欠缺的性质、效力状态、有权主张并影响效力变化的当事人以及受时间限制方面存在不同。效力待定合同欠缺的是合同当事人主体能力方面的有效要件,而可撤销合同一般只是欠缺意思表示真实的合同生效要件。效力待定合同处
个人债务困局的法律解决方法,包括分期支付债务、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企业破产清算等。对于个人债务纠纷,债权人主要通过法院起诉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在特定情况下,如按合同约定占有财产和抵押物抵押偿还,债权人可以扣押债务人的财产。企业如面临债务问题,可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