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的合同一般指的是欠缺“意思表示真实”的合同生效要件或严重违反公平原则,例如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而效力待定合同欠缺的是合同当事人主体能力方面的合同有效要件,例如无行为能力,无代理权、无处分权等。
效力待定合同处于效力待定状态,既非无效,也非有效。其有效还是无效取决于第三人或善意合同相对人的是否追认或撤销。而可撤销合同在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并经法定机关确认无效之前,仍然是有效合同。但当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并经法定机关确认无效后,该合同从一开始就是无效的。
效力待定合同可以由法定的第三人追认或拒绝追认,或者由合同的善意相对人撤销。这种追认或撤销的行为直接向合同当事人进行,无需向法院或仲裁机关请求。而可撤销合同只能由受损害的合同方向法院或仲裁机关请求撤销,不能直接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要求。
效力待定合同,第三人应在法律规定的催告追认期间内(我国规定为1个月)作出追认或拒绝追认的意思表示。而可撤销合同,当事人须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撤销权,否则该权利消失。
综上所述,区分可撤销合同与效力待定合同的关键在于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
放弃继承权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当事人的不可撤销性。公证书具有可靠的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效力。公证机关作为国家的司法证明机关,在公证过程中认真核实公证对象,确保公证书的法律证明力。对于涉及收养和经济合同等特定法律行为,必须办理公证以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及其消灭的情形。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否则撤销权将消灭。撤销权的行使涉及合同稳定性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立法明确规定期限。超过期限,当事人将失去撤销权利,必
赠与合同的撤销权问题,对比了外国立法例如罗马法、法国法律、德国法律、日本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中的相关规定。文章指出,我国合同法在任意撤销权限制方面存在过于狭窄的问题,与法规制定的目的存在冲突。因此,有必要对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
不可撤销担保合同条款的效力问题。文章指出,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且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前提下,该条款是有效的。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主合同无效、债务人与保证人共同欺骗债权人、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