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购房合同的签订与付款顺序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在实践中,一般是先签订购房合同,然后支付首付款,最后申请银行贷款。
在签订购房合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要审查开发商是否具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如果开发商获得了预售许可证,通常也会具备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许可证等。这些证件是购房者能否办理房产证的关键。
其次,要使用房地产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标准房屋买卖合同文本,并按照文本中的条款逐条填写,不能马虎。目前,西安实行网签备案,但纸质合同的内容与网签合同相同。
在填写合同条款时,要注意双方填写的内容是否平等的权利与义务。有些开发商事先填写好合同文本,甚至补充条款也由自己填写,这可能导致约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等。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购房者应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能草率行事。
如果选择套内建筑面积进行面积确认与差异处理,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面积发生误差时的处理方式。只有在合同中对面积差异有详尽约定后,才能避免上当。
要注意房屋买卖的付款方式是否规范。合同中应约定付款的数额、期限、方式及违约责任等。有些开发商不是先签订合同,而是先让购房者交纳一定数额的定金,只给购房者一个收条,一旦发生纠纷往往导致购房者在追究责任方面的举证困难。
要确保交房日期明确无误。有些开发商在预售合同上使用模糊语言,如只注明竣工日期,而不注明交付使用日期。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规定交房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并注明开发商不能按时交房所需承担的责任。
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最好请律师或专业人士从法律的角度代为审查合同文本,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开发商提出的自认为不合理的条款,需要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协商。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如果双方无法形成合意,合同就无法成立。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况下购房合同可以解除:
出卖人在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未告知买受人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出卖人在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再次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此外,以下情况下出卖人在签订购房合同时故意隐瞒事实,也可以解除合同:
出卖人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出卖人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出卖人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根据面积误差的不同,购房合同的处理方式如下:
如果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如果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不予支持。
如果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并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应予支持。如果买受人同意继续履行合同,且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买受人需要按照约定的价格补足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承担,所有权归买受人。如果房屋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的,出卖人需要返还买受人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超过3%部分的房价款需要双倍返还买受人。
无权处分订立的抵押合同的处理方式。对于不同的合同效力情形,需要区别对待。无效合同是权利人不认可的;待定合同效力需权利人追认或无权处分的人取得处分权后合同有效;善意第三人符合法定条件可取得合同效力。文章还探讨了“无处分权”的复杂情况,包括多种类型的情况
最近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趋势展望》报告中的房地产市场总结,指出热点城市面临量价回调压力,而三、四线城市仍有发展潜力。购房流程及注意事项包括选房、签订认购书、交定金、购房资质审核、签订购房合同、付首付等步骤,购房者需注意避免合同纠纷等风险。
购房合同丢失的解决方法。针对不同情况,如合同未做预售登记、已做预售登记但未办理银行按揭、已做预售登记并办理银行按揭,提供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需要支付的费用。同时提醒购房者在交接合同时要求对方提供书面凭证,以避免合同丢失后的责任纠纷。
房屋买卖合同的相关法律效力和合同备案的意义。在双方自愿签订且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房屋买卖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备案的目的是保护购房者权益,防止商品房预售中的重复销售和重复抵押现象,同时也是购房者申请贷款的必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