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建筑物抵押范围有法律限制吗
有法律限制。
1、在建工程抵押的前提条件是建设项目的合法性。
根据《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以在建工程抵押的,抵押合同还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编号;
(二)已交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需交纳的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额;
(三)已投入在建工程的工程款;
(四)施工进度及工程竣工日期;
(五)已完成的工作量和工程量。”
由此可见,用于抵押的在建工程应具备《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表明建设工程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另外为保证在建工程具有可转让的属性,在建工程应达到一定的工程进度才能抵押,一般要求完成工程建设投资总额的25%以上。
2、在建工程抵押的目的是取得继续建造工程资金。
虽然《物权法》对在建工程的抵押权人以及资金用途等没有作出限制性规定,但如果用在建工程为其他性质的债权担保,极易出现工程进度延缓甚至在建工程成为烂尾工程的情况。一旦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抵押物因尚未竣工而无法进行不动产登记,既影响到抵押权人利益的实现,也加大了第三人期权实现的难度。
在建工程抵押的法律依据
《担保法司法解释全文》第四十七条规定:“以依法获准尚未建造的或者正在建造中的房屋或者其他建筑物抵押的,当事人办理了抵押物登记,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抵押有效。”
《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规定:“在建工程抵押,是指抵押人为取得在建工程继续建造资金的贷款,以其合法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连同在建工程的投入资产,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抵押给贷款银行作为偿还贷款履行担保的行为。”
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改变了用较低效力的司法解释以及部门规章对在建工程抵押进行规范的局面,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正在建造的建筑物可以抵押。根据以上规定,在建工程抵押是抵押人用其合法取得的在建工程,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抵押给债权人,作为债务人不履行担保义务的一种新型担保方式。
强拆违法建筑的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决定三个步骤。不同行政机关在不同情况下有权查处违章建筑。在调查过程中,需注意调查人员的资格、笔录的真实性以及维权方式。决定程序中,需保障被处罚人的知情权、陈述权和申辩权,并有可能进行听证。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和法律处理方式。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作为抵押物,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但某些特定情况下,如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方同意可作为抵押物。同时文章也对抵押物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和规
根据《物权法》规定,建设中的房屋是否符合抵押物条件。只要满足抵押目的、取得土地使用权并办理抵押登记等条件,建设中的房屋可以作为抵押物。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条件,包括初始土地登记、抵押方式和土地使用权来源、土地价值评估以及申领抵押许可证等
开发商在办理土地证前能否办理土地抵押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必须先取得土地使用权才能办理土地抵押手续。同时,探讨了抵押的前提条件,包括抵押人必须是土地使用权人、抵押的土地使用权通常是有偿取得的等。在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地上建筑物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