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国有企业在产品老化、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方面存在问题。这些企业的观念转变缓慢,技术水平低,产品老化严重,服务意识薄弱,难以适应企业改革的步伐。其中一些企业不顾自身经济实力,通过负债经营来维持运营;另一些企业由于“三角债”困扰,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生计。与此同时,他们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也在逐步丧失。约占此类案件的50%左右的借款人和担保人企业实际上已经处于关停并转等不正常运转状态。目前,除了一部分债务人确实没有偿还能力外,在许多情况下,债务人故意采取拖延还款的手段。加上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客观上助长了逃债者的侥幸心理,导致金融债权难以实现。
一些企业利用改制机会,将母公司分立为几个企业法人,但是资产分割时不分债务,导致原企业的资产被分散,债务无人承担。还有一些企业采取所谓的“脱壳经营”,成立新的法人实体,新实体接收原企业的有效资产而不承担原企业的债务,留下空壳企业来应付债权人。例如,某商储公司改制后,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新实体华运公司,原企业的房地产资产现在都以新实体华运公司的名义办理了房地产所有权证,而原企业已经没有任何资产,以此来逃避银行债务。
一些借款人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从多个金融机构开户,以规避监管。有的借款人故意以租赁、承包或自己经营的企业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为了达到贷款的目的,他们采用贿赂手段,如请客送礼、游山玩水等,拉拢腐蚀与信贷相关的人员。有的借款人用自己的公司借款互为担保,有的与多家银行签订抵押贷款合同,借用同一标的物。这些行为导致日后贷款无法收回。
一些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没有按规定操作,没有严格审查借款人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贷款用途,盲目放贷。有些银行在审查抵押物、质押物的权属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实现上述权利的可行性时没有进行实质审查,就轻易放贷。有些银行甚至发放违规贷款,如“关系贷”、“人情贷”、“金钱贷”等。这些违规放贷和腐败行为直接导致日后贷款无法收回,法院判决无法执行。
一些银行在审查担保人的资格和实力时不严格,导致一些不符合担保条件的单位成为担保人,使担保合同无效,或者担保变成形式,无法起到代偿的作用。一些银行在签订抵押合同时,未按规定到房产部门、车辆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导致同一抵押物引起诉讼时,已经办理登记的当事人享有优先受偿权,而未办理登记的当事人只能在抵押权人全部受偿后按比例与其他债权人享有同等权利。一些银行在办理动产抵押贷款时,对抵押物没有进行监管,导致抵押物流失,无法实现抵押权。
许多金融纠纷案件中,金融机构在债务人有偿债能力或部分偿债能力时不起诉,而是采取各种方式长期催要无着后才诉至法院。特别是因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或有关人员从中渔利而导致的纠纷,往往要等到负责人更换后才起诉。这些案件因事过境迁,有关企业已倒闭或濒临破产,即使法院判决也难以执行。据调查,目前有大量陈年贷款未能及时清收,其中许多贷款已超过诉讼时效,失去法律的保护。
尽管“执行难”有很多客观因素,但是法院自身执行力量不足,工作方法简单,不能依法执行,直接影响了金融纠纷案件的公正执行。此外,企业多头多行开户、多头贷款使债务人有机可乘,法院在查封此类债务人资金时,个别银行不配合法院工作,甚至帮助债务人转移资金,客观上造成了“执行难”。这导致金融债权难以实现。
借款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借款金额、用途、期限、提款和还款的时间与方式、利率和计息方式、担保事项以及借款人的承诺等内容。双方需遵守合同规定,确保借款的合法合规使用,按时履行还款义务。
抵押合同的形式与内容。抵押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但书面形式并非抵押合同的成立要件,仅具有证据效力。抵押合同的内容包括被担保主债权的种类与数额、债务人履行期限等要素,并可根据具体情况约定其他相关事项,以确保合同内容清晰明确。
主合同无效时抵押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抵押合同作为主合同的附属合同,其效力受主合同限制。主合同无效时,抵押合同一般无效,但在特定情况下仍可能保持有效性。此外,文章还涉及了搬楼层不退抵押金的合法性问题及农村宅基地的抵押贷款问题。
什么是证券发行人?证券发行人是指为筹措资金而发行债券、股票等证券的政府及其机构、金融机构、公司和企业。证券发行人是证券发行的主体,如果没有证券发行人,证券发行及其后的证券交易就无从展开,证券市场也就不可能存在。债券作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一般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