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合同无效的责任分配是怎样的
一、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的缔约过错责任
在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的情况下,由于担保人的过错责任是建立在为债务人作担保的前提下,保证合同对于主合同关系具有附从性,其自身的命运直接系于主合同的命运,因此,担保人有过错的,仅应当根据其过错大小,分担债务人应当承担的主合同无效的责任。即首先依法确定主合同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过错及其承担的相应责任,然后再确定无效担保合同中担保人的过错,根据其过错大小再分担主合同债务人应当承担的部分中的一定比例的责任(一般为一半以下的责任较为适宜)。
二、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的缔约过错责任
在主合同有效的情况下,担保合同也可能因自身的原因而无效。如国家机关违法而为他人的债权作保证,因国家机关经费均系财政拨款,共本身没有具有所有权的、可供强制执行的财产,即不具有代偿能力,且若用国家机关的财产为一小部分人的经营活动作保证去承担风险,显然违反平等原则。所以国家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作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对特定事项如世界银行对我国的贷款作保证人的除外),否则保证合同无效;医院、学校等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不得作保证人,由于这些单位都具有高度的公益性,而且无论其运行还是设立都离不开国家的财政拨款或其他形式的援助,一旦其不得不为主债务人承担保证责任,则这些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会因财产被执行而无法发挥原来所应发挥的高度的公益机能,从而使某一地区的公益机能产生瘫痪,为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若这些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担保,其保证合同也是无效;另外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在没有法人授权的情况下,为他人的债权作保证,该保证合同也无效,根据《担保法》第5条第2款的规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此时担保人如在签订担保合同时无过错,就不应承担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如有过错,则应根据过错程度,承担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这时保证人承担的是赔偿责任,即对贷款人因担保合同无效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如果担保人、债务人、债权人均有过错的,担保人的赔偿责任范围不应超出损失的三分之一;如果担保人和债权人均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不应超过损失的二分之一;如果造成担保合同无效的过错全部在于担保人,担保人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债务合同无效时担保合同的效力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则担保合同无效。但存在争议的是,如果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独立担保条款”,即担保合同的效力独立于被担保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需进一步研究和解释。初步结论认为需考
主合同撤销后担保合同的处理方式。担保合同是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协议,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具有相对独立性。担保合同包括保证合同、抵押合同和质押合同。当主合同无效时,担保合同也无效,但可根据特殊约定进行例外处理。担保合同应明确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等事项
签担保合同是否需要抵押物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担保人无需提供抵押物,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担保人确保债务人能够履行还款义务。另外,文章也探讨了借条中是否可以使用物品作为抵押担保,以及担保方是否可以用物抵押的问题。担保公司提供的动产抵押服务包括浮动抵押和确定
抵押担保合同的法律效力及其相关法律依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抵押担保合同要具有法定效力,需满足当事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条款表述清晰真实、遵循法律规定且不损害公众利益等条件。同时,讨论了18岁孩子抵押贷款转让和抵押物被卖后的处理方法。如遇到法律难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