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纠纷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或旅游辅助服务者之间因旅游合同或侵权行为而产生的纠纷。
1. 旅游经营者是指以自己的名义经营旅游业务,向公众提供旅游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 旅游辅助服务者是指与旅游经营者存在合同关系,协助旅游经营者履行旅游合同义务,并实际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根据《旅游法》第八章旅游纠纷处理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指定或设立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机构。该受理机构接到投诉后,应及时处理或移交有关部门,并告知投诉者。
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纠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 双方协商;
(二) 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或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三) 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四)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和有关调解组织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依法对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
旅游者一方人数众多且存在共同请求的情况下,可以推选代表人参加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活动。
根据《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如果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应双方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情况下,仲裁机构将不予受理。
仲裁没有级别和地域管辖,仲裁机构也不按行政区划设置。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意愿选择任何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性,当事人应履行裁决,否则权利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除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的情况外,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就同一争议再次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仲裁时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方法包括与公司协商、寻求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向有关机关投诉和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时,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考虑提起诉讼。
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法律规定及其非传统境外旅游安全问题。旅行社需获得业务经营许可方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具体条件由国务院规定。此外,境外旅游安全面临恐怖主义、犯罪、战争、政治不稳定和传染性疾病等隐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者安全。
“群旅游”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包括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和参与者的伤亡损害赔偿风险。在“群旅游”中,驾驶者和组织者应承担安全保障义务,无论是否为有偿服务。此外,组织者应遵守旅游法规,不得从中牟利,否则涉嫌违反法律和欺诈行为。为避免法律风险,建议参与者选择
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相关规定。其中定义了旅游纠纷、旅游经营者及旅游辅助服务者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集体旅游合同纠纷、旅游经营者责任、旅游辅助服务者责任、保险责任等方面。规定还涉及了不公平不合理规定、安全保障义务、告知警示义务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