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是延边хх公司的一名职员。
第一被告延边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边旅行社)、第二被告辽宁省хх旅行社(以下简称辽宁旅行社)。
2006年4月11日,延边хх公司与延边旅行社签订了《吉林省出境旅游合同》,旅行行程为新、马、泰、港、澳十五日游。
延边хх公司向延边旅行社交纳了旅游费38010元。
延边旅行社因报团人数未达到组团标准,将王某等7人转至辽宁旅行社合并组团。
2006年4月24日,王某等一行人员在马来西亚旅游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王某腰部受伤较重,经司法鉴定评定为九级伤残。
2007年3月,原告诉至延吉市人民法院要求二被告共同赔偿残疾赔偿金、医疗费等共计86247元。
法院认为,原告与延边旅行社、辽宁旅行社形成了旅游服务合同关系。辽宁旅行社未尽到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全部责任。被告延边旅行社在转团时收取中介费,应负连带责任。法院判决生效。
原告王某作为旅行社提供服务的直接对象,具有诉讼主体资格。
旅行社的转团行为属于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需征得旅游者的书面同意。
游客在旅游纠纷中可以选择提起违约之诉或侵权之诉,二者在管辖法院、举证责任和赔偿责任范围上存在差异。
游客在违约之诉中提出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需谨慎,现行法律对此一般不予支持。建议在特定情况下考虑游客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中国《旅游法》对导游收取小费的合法性问题。法律规定导游和领队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同时合同中可以规定导游服务费包含小费的金额和天数。只有在合同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导游才能合法接受小费。因此,导游收取小费的合法性取决于合同具体规定。
旅游团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电子签名法》和《合同法》的规定,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效的电子合同应满足数据电文原件可靠、电子签名防篡改等条件。电子合同的订立和成立与传统合同类似,但需要确定合同的主要条款和成立要件。因此,旅游团电
旅游纠纷的解决途径及其时效性。旅游纠纷可以通过双方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方式解决。游客在旅游合同结束后的90天内须向相关部门投诉,而旅游服务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其中,双方协商和调解是比较常见且平和的解决方式,仲裁和诉讼则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应。
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法律规定及其非传统境外旅游安全问题。旅行社需获得业务经营许可方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具体条件由国务院规定。此外,境外旅游安全面临恐怖主义、犯罪、战争、政治不稳定和传染性疾病等隐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