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被认为是一种精神产品,主要体现为精神享受。当旅行社违反合同约定,提供的旅游服务质量有瑕疵,导致游客心理和精神不愉快时,旅行社应当承担游客因其违约行为而引起的精神损失的赔偿责任。民事责任可以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违约责任是指违反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责任,属于一种财产责任。违约责任主要是为了弥补合同权利人因对方违反合同而遭受的经济损失,通常并不涉及精神利益的损害。因此,精神损害赔偿不适用于违约责任范围。
而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在我国《民法通则》第120条中有明确规定,只有在侵害公民、法人的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等情况下才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发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了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侵权情形:
旅游合同纠纷通常是由于旅行社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向游客提供服务,如餐饮、住宿、交通、景点游览、购物、娱乐等方面存在缺陷,给游客造成了经济损失。旅行社在此情况下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游客的经济损失。违约责任的履行方式包括赔偿经济损失、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支付违约金等。
国家旅游局在1997年发布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中对旅行社未能提供符合约定标准的餐饮、住宿、交通、景点游览、购物、娱乐等服务的情况下应如何赔偿损失作出了具体规定。例如,该标准第8条第1项规定了当导游擅自改变活动日程、减少或变更参观项目时,旅行社应退还景点门票费用、导游服务费并支付同等金额的违约金。因此,旅游合同纠纷中旅行社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虽然旅行社的违约行为可能会给游客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精神不愉快,但并未造成游客精神上的痛苦,因此不符合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由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仅适用于侵权纠纷,不适用于合同纠纷,旅游合同纠纷中并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
在处理旅游合同纠纷中游客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时,应考虑到旅游本身具有一定的精神愉悦因素。因此,在调解旅行社和游客之间的纠纷时,可以责令旅行社向游客赔礼道歉,这通常有助于解决纠纷,使旅行社不能仅以赔礼道歉等非财产责任方式来替代其应承担的违约赔偿责任。但同时也不能牺牲旅行社的合法利益来满足少数游客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旅游纠纷的维权方式。在旅途中遇到纠纷时,旅游者首先应与旅游经营者协商和解,若无法达成解决则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若调解无果,消费者可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或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甚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解决纠纷时,应遵守自愿和合法原则,提供真实有
旅行社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应交纳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法律依据,以及该保证金的主要用途。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旅游损害赔偿的举证方法,包括提供旅游合同及相关证据、旅行社领队或游艇服务商的书面材料以及医疗相关证据等。当事人可以聘请律师代为诉讼,律师代理费用可由
可以,但是有条件。第九百九十六条 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
在处理旅游合同纠纷游客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时,考虑到旅游毕竟含有一定精神愉悦因素,对旅行社和游客双方当事人作调解工作时,责令旅行社对其服务不周向游客赔礼道歉,往往有助于纠纷解决,使旅行社不能仅以赔礼道歉等非财产责任方式来代替其应负的违约赔偿责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