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的规定,如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国家赔偿。
当房屋被错误拆除或偷拆后,被拆迁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来要求国家赔偿。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诉讼来追究涉事行政机关的行政责任以及施工方的违约责任。行政机关还可能承担其他责任,例如刑事责任等。然而,在涉及到法律诉讼时,证据是至关重要的。被拆迁人必须提供证据证明他们的房屋损毁是由于拆迁方错误拆除或偷拆造成的。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获得房屋被偷拆或错误拆除的赔偿。
申请国家赔偿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并要注意以下问题:
时效问题不可忽视:被拆迁人在房屋被非法强拆后,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进行有效维权,以免失去胜诉的权利。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计算起始日期是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但被羁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计算在内。
申请国家赔偿的程序:国家赔偿请求通常是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提出的。人民法院会根据法律作出判决,确认行政机关的行政强拆行为是否违法。一旦确认其违法性后,可以提出赔偿要求。赔偿义务机关应在收到申请后的两个月内给予赔偿。如果逾期不予赔偿或对赔偿数额有异议,可以在期间届满后的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申请赔偿时,需要递交申请书,明确受害人的自然状况、具体要求、根据和理由。案件会由行政审判庭或赔偿委员会以合议方式审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适用于裁决。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执行。在行政诉讼中作出的赔偿判决,当事人有权上诉,上诉程序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进行。
一起因道路改造强制拆迁房屋引发的行政赔偿案件。原告陈忠江的门市房被新民市政府以“违章建筑”的名义强制拆除,但政府未出示相应的“违建”确认书,且未遵循法定程序,因此强拆行为被判定违法。虽然陈忠江获得了拆迁补偿,但他认为补偿不合理,其赔偿请求被法院驳回。
房屋被强制拆除后的救济途径,包括通过上诉来维护合法权益。政府有责任证明拆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无法证明,则强拆行为违法。投诉人持有土地使用权证,其财产权受法律保护,可向法院起诉。如主持拆迁的领导无法说明拆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政府或上级部门应追究相关人
被拆迁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包括提交信息公开申请、掌握强拆证据并向公安报警、提起拆迁诉讼等。针对某市A公司遭遇的强拆事件,通过法院诉讼,最终确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违法认定和强拆行为的违法性,并判决赔偿损失。法律依据主要是《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