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合同是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确定的合同类型,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有名合同包括《合同法》规定的十五类基本合同类型,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等,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确定的合同类型,如保险合同等。狭义上的有名合同仅指《合同法》分则和相关法律规定的合同类型。
有名合同的划分标准是法律是否设有规范并赋予一个特定名称。根据合同的分类,处理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的纠纷时适用的规则不同。
1、有名合同,也称为典型合同,应直接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在确定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时,首先应考虑适用合同法的一般规则。合同法奉行合同自由原则,允许当事人在不违反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和强制性规范的前提下订立任何内容的合同。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复杂性,当事人可能需要在法定合同类型之外创造新的合同形式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尽管如此,典型合同的存在仍然是必要的,因为:
(1) 当事人往往不具备法律知识,所拟合同可能存在不周全、利益不平衡的情况。典型合同规范是立法者对实际存在的成熟和典型交易形式进行综合考虑,以主给付义务为出发点的规定,一般体现公平正义,符合当事人的利益。典型合同规范可以弥补当事人约定的疏漏,使合同内容更完备。
(2) 典型合同规范中可以设立强制性规范,用于纠正当事人的约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或导致当事人之间利益严重失衡的情况,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正因为如此,在合同类型自由原则下规定典型合同仍然是必要的。当非典型合同经过发展阶段后具有成熟性和典型性时,合同立法应适时规范,使其成为典型合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合同法的历史就是非典型合同逐渐变成典型合同的过程。
2、对于无名合同涉及某些有名合同的内容,应参照类似的有名合同规则,考虑合同的经济目的和当事人的意图等进行处理。
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要点。包括变更要求的提出、及时作出答复和达成书面协议三个步骤。双方应就变更的内容、条件等充分协商,并以书面协议形式确认,明确变更条款和生效日期,最后签字盖章并备案。
入职时的法律问题,包括劳动者需要注意的社会保险约定、避免签署空白合同、识别并拒绝不合法内容的合同、妥善保管劳动合同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劳动者如何应对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中的不合法条款,提醒劳动者了解自己的基本权益并积极融入团队。
合同终止及后合同义务的相关内容。合同终止后,会产生后合同义务,其特点主要是法定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内容根据交易习惯确定。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协助和保密的义务,当事人应遵守这些义务,以维护合同关系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加工承揽合同的基本内容,包括承揽方与定作方的信息、加工成品的要求、质量要求、原材料的提供办法、技术资料和图纸的提供办法、价款或酬金、验收标准和方法等。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各项条款,以避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