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吴先生和李女士夫妇在常熟某小区购买商品房一套,总价200万余元,之后一直未办理产权证。吴先生和李女士在购房时将两人名字和其儿子吴某的名字共同写入了购房合同。之后在2015年4月,双方签订协议书一份,约定“李女士自动放弃房屋份额,由吴先生独自100%占有。”然而2015年起,夫妻双方多次发生矛盾,后经诉讼于2016年9月,由法院判决离婚,儿子吴某由李女士抚养。但离婚后,对于房屋的权属问题,双方仍存在争议。2016年11月,吴先生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其对房屋的权属。
法院审理后认为,吴先生和李女士在购房时将儿子吴某的名字共同写入购房合同,应当视为将房屋的部分份额赠与给儿子吴某。但该房屋尚未办理产权登记,其财产权利未发生转移,赠与人吴先生和李女士可以在赠与完成前撤销赠与,但在协议中双方一致确认房屋100%由吴先生占有,另外吴先生已将李女士在购房时的出资款全部归还了李女士,故法院判决该房屋的权属归吴先生所有。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根据《婚姻法》第19条的规定,夫妻婚内财产协议当然具有法律效力,但其只能约定处分夫妻自身的财产。该购房合同签订并履行后,该合同权益即属于该未成年人子女所有。根据《民法总则》第35条的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因此双方的约定中关于未成年人的利益的那部分约定,应属于无效。而房屋的权属应当以房管部门的登记为准,在未办理房屋登记之前,其财产权利不发生转移。通俗的说,在签订购房合同后,不等于购房者立即获得房屋的所有权,购房者获得的是要求开发商交付房屋的权利。如若父母在开发商交房后、办理房产证时增加了子女的名字,则子女才享有该房屋的部分所有权,因此,在本案中,双方的约定合法有效,案涉房屋应当归吴先生所有。
借名购房存在的两个问题。首先是合同的效力问题,借名购房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因为政府推出安居房等是为了改善特定人群的居住条件,如果借名购房合同有效,则会使不符合条件的人购买这些房产,违背了政府初衷。其次是房屋买卖的风险问题,包括名义买房人反悔和房产
夫妻共有房产的认定问题。婚前购房,只有一方名字在合同上则认定为该方的婚前财产;婚后购房则无论谁付款、谁署名,都属于夫妻共有财产。离婚时贷款购房的分割也涉及不同情况,包括婚前按揭购房和婚后按揭购房,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割。
如何撰写合同到期不续签申请书,包括撰写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劳动合同的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款和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提醒劳动者在撰写申请书时需注意维护自身权益,并在合同到期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不同情况下的结婚离婚房产分割问题。对于婚前全款购房且房产证只登记在一方名下,离婚时该房产属于出资方;若婚后房产证加上另一方名字,则为共同财产,应平分。对于婚前双方共同购房或共同出资购房,房产分割需根据购房合同和出资证明来确定。若合同有特别约定比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