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购房产权证还没有办出来的房屋,需要注意核实动迁安置协议。在核实时,要求动迁安置协议上的被拆迁人和同住人签字。
在购买房产证还未出来的房屋时,需要确保同住人在买卖合同上签字。尽管动迁安置协议上可能只有被拆迁人的签字,但法律上同住人是拆迁安置房屋的共有人,因此在买卖合同上要求同住人签字是必要的。
房屋买卖合同的内容非常关键,应尽量详细约定各项条款。对付款方式、交房、交易过户、税费承担、户口、抵押、违约等条款都应尽量全面地约定。
在设定违约条款时,需要确保既合法又能制约对方违约。过高的违约金约定在法律上是无法保护的,因此在设置违约条款时应予以重视。
拆迁安置房分为两大类:
这类房屋是因重大市政工程动迁居民而建造的配套商品房或配购的中低价商品房。虽然这类房屋的房屋产权属于个人,但所有权是有限制的,即在一定期限内不能上市交易。
这类房屋是因房产开发等因素而动拆迁,动拆迁公司通过其他途径安置或代为安置人购买的中低价位商品房。与一般商品房相比,这种房屋没有转让期限的限制,可以自由上市交易。
在购买第一类安置房时,需要明确房屋的土地类型及性质。如果是建在集体土地上,且购买目的非自住,建议慎重考虑。
购买第一类安置房时,需要了解房屋对拆迁对象的限制或政策补贴情况。特别是在当前的“城中村”改造中,由村集体组织建造的安置房对拆迁对象有明确的限制。
购买第一类安置房时,需要确认房屋的权利人是独有还是共同所有。如果是家庭成员共有,购房协议的出卖方必须是全体共有人的真实意思,并应在协议上签字或提供授权委托书。
购买第一类安置房时,需要注意相关规费的缴纳情况。这类房屋往往涉及土地取得类型的变更,需要补缴土地出让金,且补缴数目较大。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