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院法[2007]19号通知要求,全国法院应在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民事判决中告知当事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的内容。即法院应向当事人告知,如果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迟延履行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使胜诉的当事人及时获得诉讼成果,促使败诉的当事人及时履行义务。
迟延履行金的执行申请是必要的,因为它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与性质。一方面,它惩罚了被执行人迟延履行的行为;另一方面,它补偿了执行申请人的资金时间效益损失。迟延履行金在更大程度上属于法律赋予执行申请人的可得利益和实体权利。
根据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处分权原则和不告不理原则,当事人如果未就迟延履行金提出执行申请,法院不得主动依职权对其进行执行。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有责任或义务对执行申请人进行释明。相关民事裁判中告知的是“当事人具有获得迟延履行金的权利”,执行程序中告知的是“当事人获得该项权利的方式”,两者在内容上并不重复。
为了落实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保证释明告知方式的统一规范和简便易行,同时防止执行人员故意或过失不予告知,建议将相关释明告知内容列明于执行案件受理通知书中,并用醒目字体标注。具体表述为“执行申请人有权对被执行人应当加倍支付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申请执行,如不在执行申请期限内提出申请,视为放弃该项权利”。
疫情下合同履行的问题,特别是租房合同的解除条件。如果只是暂时影响合同履行,可以通过延期履行实现合同目的,不能解除租房合同。只有在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如因疫情导致无法使用期限超过租期的大比例时间或超过租期,当事人才能解除合同。根据《合同法》
违约责任中履行不能的各种情形和具体分类,包括主观与客观、自始与事后、全部与部分等不能的情形。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拒绝履行、迟延履行和不完全履行等违约行为的具体表现和特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债权人违约的构成条件之一——债权人迟延的情形和构成要件。
不同情况下债务人无法履行合同时的处理方式。对于非因债务人原因造成的违约,债务人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可免除实际履行责任;对于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债务人需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使抗辩权和保全措施等具体补救措施,
代为清偿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债务的性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约定、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等。涉及专有性质的债务一般不适用代为清偿。代为清偿需注意合同关系的消灭、债务人的权利等。从债权人与第三人关系考察,涉及清偿代位制度、委托合同等。第三人的权利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