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拆迁存在一个常见误区,即权利主体混淆。与城市商品房不同,农村房屋的所有权证书通常不完整,有些地方使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证作为权利证书,而其他地方则发放产权证。然而,这些产权证与城市房屋产权证的性质不同,农村房屋的土地性质仍属于集体所有而非国有。因此,该房屋的权利人并非仅仅是产权证上所列的个人,而应包括整个家庭成员,除非家庭成员之间有特殊约定。然而,在农村房屋拆迁时,持有宅基地使用权证或产权证上有名字的人往往认为房屋产权证上没有名字的人没有权利获得补偿,从而导致拆迁前家庭和谐相处,拆迁后家庭内部矛盾激化。这些纠纷往往是由于对权利主体的错误理解所导致的。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实行城乡二元结构管理模式,根据土地管理法及相关规定,城市居民不能购买农村房屋。然而,在城乡结构转型时期,城市居民购买农村房屋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特别是在城乡结合地区。一旦农村房屋被拆迁,其价值就会翻倍。在利益的驱使下,卖方往往希望独占拆迁款。而买方则主张已支付了房款,并且实际居住,因此自己才是被拆迁人,应该获得补偿费。然而,拆迁方往往只认房屋权利证书,因此与买方签订安置协议,让卖方领取补偿款。在这种纠纷中,法院在认定买卖无效的情况下,也会追究过错方的责任,并根据公平和诚信原则平衡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价值取向。
农村房屋拆迁与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另一个不同点在于补偿构成。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直接适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补偿计算是对房屋和土地使用权一并处理的。而在农村房屋拆迁时,除了要对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及附属物给予补偿外,还应该对村民依法获得的土地使用权进行补偿。因此,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是分别按照房屋拆迁补偿和宅基地使用权补偿进行的。
农村房屋的取得主要是从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开始的,没有宅基地就没有房屋。然而,由于升学、参军或出嫁等原因,户籍变动在农村房屋拆迁中是不可避免的。在拆迁时,往往会将这部分人员排除在安置人口之外,从而构成侵权行为。在农村拆迁中,对安置人口的认定不能仅仅看户籍性质,还需要综合考虑宅基地的取得和长期生活等因素。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