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人在代理合同的洽谈和协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被代理人的利益,竭尽所能完成代理任务。代理人不得忽视自己的利益,制定不合理的合同条款,或与相对方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例如,代理人为了获取回扣,促使被代理人以不合理的价格与相对方签订合同,这种情况下代理人需与相对方一同赔偿被代理人的损失,并承担法律责任。
代理人应根据授权范围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签订合同。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签订的代理委托书规定了代理人的权限范围,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代理人超越授权范围签订合同,将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例如,某公司的业务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与另一公司签订合同,超过了代理权限,导致合同无效。法院判决业务员个人承担责任,返还对方的预付款。
代理人在代理他人订立合同时,不得同时充当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以避免利益冲突。代理人只能全心全意代理一方的利益,而不是同时代理双方。例如,某人授权代购物品,另一人授权代售同样物品,代理人如果同时代理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将损害双方的利益。代理人不得在同一合同中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但不受此限制的是代理人在不同合同中代理不同当事人。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签订合同。例如,某人授权代售房屋,代理人却将房屋买下。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与自己签订合同实际上是自己与自己签订合同。代理人既可以决定合同条款,又可以同意这些条款,代理人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忽略被代理人的利益,这种行为是被法律禁止的。
代理人有责任在被代理人要求或认为有必要时向被代理人报告处理代理事务的重要情况。被代理人有权了解这些情况。例如,在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订立合同时,被代理人应被告知合同相对方的履行能力、资信情况,以及合同签订时的市场行情和走势等重要情况,以便被代理人及时作出指示或调整授权范围。代理人完成委托事务后,还应向被代理人报告处理事务的过程和结果,并提交必要的文件资料。
代理人有义务保守被代理人的相关信息的机密性。商业信息是商家最宝贵的资产之一,也是合同谈判的重要依据。代理人在代理过程中了解到被代理人的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将给被代理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代理人不仅在代理关系中,即使代理关系结束后,也不得向第三方泄露被代理人的秘密。代理人还不得利用在代理过程中获得的秘密胁迫被代理人,或与被代理人进行不正当竞争。这是代理人重要的职业道德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履行期限的确定问题。合同应约定明确的履行期限,若未约定,双方可协商补充。对于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情况,包括质量要求、价款、履行地点等,都有具体规定。特别是履行期限不明确时,双方可随时履行,但需给对方必要准备时间。
先合同义务与后合同义务的区别。先合同义务是在合同成立之前的法律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包括互相保护、通知、保密等义务。后合同义务是合同终止后,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当事人应承担的某种行为或不作为的义务,以维护支付效果或处理合同终止后的事务
合同履行原则、履行方式和抗辩权的运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需全面履行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方式包括运输、交货、结算等,需按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行使抗辩权,但须满足法定条件并搜集证据通知对
后合同义务的特点和内容。后合同义务是在合同终止后产生的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内容根据交易习惯确定。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协助和保密等方面的义务。后合同义务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具有诚实、守信、善意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