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性的抗辩权与永久性抗辩权在时效方面存在不同。一时性抗辩权仅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即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行使抗辩权,一旦法定事由消除,债务人就不能再行使抗辩权。例如,不安抗辩权,在债务人在对方当事人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担保后,就不能再进行抗辩。
而永久性抗辩权则意味着债务人可以永远行使抗辩权。例如,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没有主张权利,则债权人丧失胜诉权。那么债务人就可以拒绝履行债务,这个抗辩权是永久的,不论过多久,债务人都可以拒绝履行。
先诉抗辩权是指在双方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抗辩权。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关的履行要求。
这两种抗辩权的区别如下:
先诉抗辩权是一种天然的抗辩权,而诉讼时效期限过后才会产生的抗辩权。
先诉抗辩权只适用于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的双方合同,而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和继承请求权。
先诉抗辩权是一时性的,即先履行者只要履行了其义务,后履行者就不能再依此进行抗辩。而诉讼时效抗辩权是永久性的,一旦诉讼时效期限过后,就丧失了胜诉权。
先诉抗辩权适用于合同履行过程中,而诉讼时效抗辩权则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限过后才能适用。
行使后履行抗辩权应满足以下条件:
行使后履行抗辩权必须是同一双务合同,即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并且在履行上存在关联性,形成对价关系。非同一双务合同产生的债务不能行使后履行抗辩权。如果在同一合同中不能形成对价关系,也不能产生后履行抗辩权。
大多数双务合同的履行是有先后顺序的。有的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有的是由法律规定的。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法律没有规定,可以按照交易习惯来确定先后顺序。只有存在先后顺序的双务合同,先履行的一方才有义务首先履行。如果没有先后顺序,就无法形成后履行抗辩权。
行使后履行抗辩权必须是应当先履行的一方未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才能行使后履行抗辩权。如果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已经履行或适当履行,就失去了抗辩事由,后履行抗辩权就不成立。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问题。同时履行抗辩权仅适用于双务合同,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基于同一合同产生并具有对价或牵连关系。对于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关系也进行了阐述。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学界存在不同理解,但权利人若无法证明
行使不安抗辩权合同履行期是否会改变的问题。先履行方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如果后履行义务方提供适当担保或证明具备履行能力,合同履行期不会改变;否则,先履行方有权解除合同,合同履行期终止。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表现为当事人在履行期届至时,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不同于行使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依存于合同的履行效力,不可能永久存续。当先期违约人纠正违约,使合同的履行趋于正常,满足或基本满足另一方的履行利益时,先履行抗辩权消灭。当事人行使
抗辩权按其行使效力的强弱不同,可以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法定抗辩权指法律明确规定的当事人对抗请求权的权利,值得研究的是,抗辩权是否可以依当事人之间约定而产生。笔者认为,只要当事人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基于契约自由原则,当事人之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