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性的抗辩权与永久性抗辩权在时效方面存在不同。一时性抗辩权仅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即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行使抗辩权,一旦法定事由消除,债务人就不能再行使抗辩权。例如,不安抗辩权,在债务人在对方当事人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担保后,就不能再进行抗辩。
而永久性抗辩权则意味着债务人可以永远行使抗辩权。例如,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没有主张权利,则债权人丧失胜诉权。那么债务人就可以拒绝履行债务,这个抗辩权是永久的,不论过多久,债务人都可以拒绝履行。
先诉抗辩权是指在双方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抗辩权。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关的履行要求。
这两种抗辩权的区别如下:
先诉抗辩权是一种天然的抗辩权,而诉讼时效期限过后才会产生的抗辩权。
先诉抗辩权只适用于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的双方合同,而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和继承请求权。
先诉抗辩权是一时性的,即先履行者只要履行了其义务,后履行者就不能再依此进行抗辩。而诉讼时效抗辩权是永久性的,一旦诉讼时效期限过后,就丧失了胜诉权。
先诉抗辩权适用于合同履行过程中,而诉讼时效抗辩权则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限过后才能适用。
行使后履行抗辩权应满足以下条件:
行使后履行抗辩权必须是同一双务合同,即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并且在履行上存在关联性,形成对价关系。非同一双务合同产生的债务不能行使后履行抗辩权。如果在同一合同中不能形成对价关系,也不能产生后履行抗辩权。
大多数双务合同的履行是有先后顺序的。有的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有的是由法律规定的。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法律没有规定,可以按照交易习惯来确定先后顺序。只有存在先后顺序的双务合同,先履行的一方才有义务首先履行。如果没有先后顺序,就无法形成后履行抗辩权。
行使后履行抗辩权必须是应当先履行的一方未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才能行使后履行抗辩权。如果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已经履行或适当履行,就失去了抗辩事由,后履行抗辩权就不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及其行使条件。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在对方未履行义务前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构成要件包括双方互负对价债务、未先履行义务、债务已到履行期以及对方未履行或提出履行。行使条件则是同一双务合同存在、双方同时履行到达期限且对方未履行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表现为当事人在履行期届至时,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不同于行使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依存于合同的履行效力,不可能永久存续。当先期违约人纠正违约,使合同的履行趋于正常,满足或基本满足另一方的履行利益时,先履行抗辩权消灭。当事人行使
永久抗辩权又叫消灭抗辩权、毁灭抗辩权,是指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永远拒绝相对人的请求权的效力。在诉讼上表现为可使原告的起诉受到驳回的判决。比如时效完成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