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责任条款可由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进行详细约定。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情况下,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在合同中可以约定一条总的违约条款:“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导致本协议无法继续履行的,违约方需赔偿守约方违约金。如果该违约金不足以弥补守约方实际损失,还可以约定赔偿金。如双方均违约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合同法》第120条规定,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并非所有的违约都需要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就涉及到违约的免责事由。免责事由包括: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
(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
(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战争。
在不可抗力的适用上,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可抗力条款可直接援用法律规定;
(2)不可抗力条款是法定免责条款,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如小于法定范围,当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如大于法定范围,超出部分应视为另外成立了免责条款;
(3)不可抗力条款具有强制性,不得约定将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有以下例外:
(1)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责效力。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将来可能发生的某些事由免责任的条款。但是以下列事由作为免责条款是无效的:
(1)排除人身伤害之法律责任;
(2)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这条规定体现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
违约责任的构成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特点,但作为民事责任的一种,仍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即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一方的违约责任承担进行事先的安排。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合同无效的情形以及合同未履行的处理方式。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而合同未履行时当事人应承担违约责任。可以采取书面通知、解除合同、要求承担违约责任等方式处理。同时,《合同法》第110条规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对方不能要求履行合同。
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医患关系中,双方建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当医疗机构违约并侵害患者权益时,患者有权选择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双重请求权存在限制,最终只能行使一个。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为损害赔
个人借款合同违约责任的法律规定。首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借款人有义务按照约定的还款期限和方式偿还借款。其次,借款人的主要义务之一是向贷款人支付利息,利率不得超过国家限制规定。最后,如果借款人违约,未按照约定使用借款,将承担法律责任,包括赔偿责任,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