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合同时的法律风险
一、注意审查签章
实践中,法人一般刻制三枚印章并在工商行政机关备案:公章、合同专用章和财务专用章。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例如发票上的盖章必须用发票专用章,其他情形下均可以由行政章代表法人意志,对外代表公司签订合同或者其他法律文件,以及以公司名义发出的信函、公文、介绍信、证明、授权委托书等一般都会加盖公司行政章。此类加盖了公司行政章的介绍信、合同是代表公司意志的法律文件。在商事实践中,这些文件的持有者,一般会被视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即经授权的代理人),其以公司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实施的法律行为,应当由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在合同签署时应当加盖公章或者合同专用章注意,应当注意对方加盖的印章是否与其主体的名称相一致。如果不符,必须问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合同上予以注明;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将会以合同上的用印确认合同的主体身份。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骑缝章的运用。合同加盖骑缝章后,整体展开可以将骑缝章还原成原章,可用于防止对方更换合同内容、否认合同内容,并避免因更换合同内容或否认合同内容而造成的争议与损失。
二、合同时间与附件的签订
合同末尾处一般都应填写合同签订时间。其作用一方面可以确认合同生效时间;同时也是合同条款中,各个时间节点的计算依据。看似无足轻重的一点,常会被“有心者”故意设置陷阱之处,造成付款日期、验收日期或者交货日期等履行时间的变动,带来麻烦与纠纷。
合同附件也是合同的一部分,一般合同附件内容主要包括资质证明、清单明细说明、补充条款、处理办法等内容。较之规定了当事人主要权利义务内容的合同主文,附件处于合同中的“次要地位”,但仍然应对其中的用词规范、准确进行审查;避免用词的模棱两可,确保附件内容同合同主文保持一致,文字表述规范,意思表达准确。
三、摸清底细再签约
许多缔约不慎的案例都有一个共性,公司决策者在商业活动与往来中结识他人,仅通过数次交流的了解,决策者便建立了信任,并“迅速”签署协议。签约之前,决策人及所在公司甚至没有仔细审核过对方公司的基本信息。
另外,应该特别注意,慎防出现两种情形:
(1)仅凭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合同专用章等不全面、不规范的证明文件便签订合同;
(2)凭老关系,熟面孔或熟人的介绍等便草率地签订合同。
个人与建筑工程公司签订合同效力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个人与建筑工程公司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无效,因为个人无法成为合法的建筑工程承包商。只有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建筑工程公司才能合法承接工程项目并签订有效合同。建筑资质的取得标准包括不同等级的施工总承包资
我国担保法中关于房屋抵押的规定。根据法律,债务人以房屋作为抵押物时,需与债权人签订抵押合同并登记。不同抵押物需向不同部门登记,如土地管理部门或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规定的部门。同时,办理抵押登记需提供一系列材料,包括主合同、抵押合同、产权证明等。抵押登记是
买卖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约定问题。当合同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时,出卖人可以主张赔偿逾期付款损失,按照法律规定计算利息。合同明确约定了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方法的,按约定处理。违约金认定不限于“违约金”一词,还包括其他约定。虽然法律赋予当事人约定违约金的权利,但违约
中标合同未实施的中止方式。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当中标人在中标后签订合同未实施时,若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等情形,可中止合同履行。文章还介绍了中标的法律流程以及最新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中止履行的条件、通知对方、恢复履行和解除合同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