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违约责任 > 免责事由 > 免责条款怎么认定有效

免责条款怎么认定有效

时间:2020-05-25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3483
免责条款怎么认定有效

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约定的用以免除或限制其未来合同责任的条款。确认免责条款的效力,如同确认其它民事法律行为一样,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要件。一般情况下,只要经当事人协商确定的免责条款,不违及社会公共利益,法律是承认免责条款的效力的,否则就没有合同自由可言了。确认免责条款有效,应具备以下法律要件:

1、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合同的本质即是一种合意,合同的成立意味着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这个意思表示必须要明确且真实。合同中所约定的全部条款都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真实的意思表示,否则无效。

2、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双方的意思表示都是通过一定的条款表现出来的,意思表示一致应当表现为对合同全部条款和内容的协商一致。即使是格式合同,也必须对规定的条款(包括附加条款)达成一致,必须为对方当事人所接受才能缔约生效,否则无效。

3、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合同中免责条款的订立,必须要保障公民及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荣誉、财产等免受损害,必须维护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否则无效。

4、必须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是免责条款的主要功能,也是其合理性因素之所在。司法实践中,大多免责条款是在既有的价格、保险等机制的背景下合理分配风险的措施,是维护企业的合理化经营、平衡条款使用人、相对人乃至第三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手段,它不是对国家强制性的否定,也不是对法律的谴责和否定违约以

及侵权态度的藐视。如购销合同中,免责条款常起着分配风险的作用,并由此决定谁在实际上投保抵御风险,左右着合同标的价格。此类免责条款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均应属于有效。但不能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限制或剥夺另一方当事人权益或故意加大另一方当事人风险的免责条款,当属于无效。

5、必须予以说明的格式合同免责条款,其提供者必须尽说明义务。格式合同不同于其它合同,它是由提供合同的一方事先拟定好相应的免责条款,且拟定合同条款的一方一般属于垄断行业,如邮电、铁路、航空、保险等行业,他们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事先拟定好条款,包括免责条款,由于是由自己事先拟定的,所以对各项内容比较熟悉,特别是有关免除或者限制自己责任的内容,更是经过反复研究,唯恐自己承担过多的责任,想方设法地免除或者限制自己的责任;而对另一方当事人来讲,由于对格式条款的内容事先不知,一旦想订合同才接触相关条款,而格式条款的内容又很多、很细,他们往往只注意到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很少注意到对方设定或隐藏设定的免责条款,而且这些免责条款往往表述得似是而非,非专业人员很难一下子看清其中的奥妙。因此,合同法规定要求提供格式合同者在订立合同时,必须以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当事人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对这些条款予以说明。如果格式条款的提供者在订立合同时,未尽提请对方注意和说明的义务,属于强迫对方当事人接受不公平条款,则该免责条款无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确认免责条款的效力

    确认免责条款效力需要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首先,要求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协商一致。其次,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保障公民及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等免受损害,并维护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要求合理分配权益与风险,并在格式合同中明确说明免责条款内

  • 动物侵权的免责条款有哪些

    一是受害人的过错。受害人的过错主要是指受害人故意敲打、挑逗他人饲养的动物等情况造成自身损害,可认定受害人的过错是引起损害的全部或主要原因,从而免除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赔偿责任。二是第三人的过错。对于非法占有人非法占有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原动物饲养人或

  • 快递丢失按市价赔偿吗

    虽然快递单中注明未保价造成货物损失只赔偿资费的三倍,但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同相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除非**公司可以提供证据证明货物损失系不可抗力或你的过错造成的,否则应认定货物损失系**公司存在重大过失所致,协议

  • 无效的免责条款怎么认定

    该项规定系由过错程度控制免责条款的效力。

  • 免责条款未作明示 保险公司理应赔偿
  • 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效力如何认定
  • 无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保险拒赔
违约责任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