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基金法 > 基金管理运作 > 基金运作 > 合肥基金定投初现赎回潮

合肥基金定投初现赎回潮

时间:2023-12-27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3707
日前,随着经济好转,股市复苏,越来越多的股民投入到炒股大军中,往日冷冷清清的交易大厅又变得热闹起来。与此同时,低风险投资基金定投却少有人问津,甚至出现了部分基民提前赎回,转而投身股市的现象,业内人士指出,股市处于震荡期,盲目赎回定投投身股市不可取,应视自身财富情况而定。

定投初现赎回潮

市民对基金定投业务有所下降

上周,记者走访了省城各大银行办理基金定投网点获悉,市民办理基金定投业务与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存在部分基民提前赎回的现象,另外,基民在网上办理基金赎回业务的现象较往日也有所增加。

位于胜利路建设银行城东支行营业部的理财顾问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来咨询、办理基金定投的市民仍有很多,但与股市低迷期相比,略有下降,至于基金定投提前赎回的现象目前还不是很多,存在着少数市民通过网络来办理赎回业务。

投资者对基金定投期限产生疑虑

股市处于震荡期间,部分年轻的投资者会作出错误的判断,认为基金定投投资期限太长,短期内收益不是很多,还不如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股市中。对于这种现象,中国银行合肥市绩溪路支行的理财顾问周女士告诉记者,基金投资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理财行为,而定期定额投资就更需要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定投必须经历完整的投资景气循环期,才能够达到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目的。在投资期限上,一般认为3-5年可以完成一个经济周期,但是要发挥基金复利的优势则需要5-10年的大周期才能充分显现。

投资者应审慎对待基金净值下跌

业内人士指出,基金的净值不会一直稳定地向上走,总会遇到下跌的时候,这时是考验投资者定力的时候。其实,最好的应对净值下跌的方式应该是审视原因:是市场走势发生了反转,还仅仅是短暂的波动?投资者如果无法判断根本原因,就不要随意地作出赎回的决定,应对今后的经济和市场前景保持信心,切莫贸然停止定投。

长期定投有窍门

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工作三年了,每月工资收入比较稳定,听说基金定投收益不错,比较保险,就买了当时排名第一的基金产品,但两年过去了,虽然也赚到了钱,但与预期相比相差甚远,而该基金产品并没有稳居第一,如今已下滑到第三名。专家提醒,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随着我国基金行业的发展年头增长,基金业绩每年排名变化其实很大。定投的基金最好是可以长期战胜大盘并超越同类基金的产品,短期回报率第一名的基金不一定是最好选择。

分散投资才能有效降低风险

另外,投资者也不要以为买了不同家基金公司的基金就是分散风险,有可能还是买的同类型的基金产品,这就像是在赌博,运气好时持有的基金全部大涨,运气不好的时候就一起跌。如果要做到真正的分散投资,就意味着基金投资组合中应包含不同区域、不同投资特性的投资标的,这样才可以真正有效地分散风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高科技风险投资企业面临的问题,包括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缺乏专业人才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鼓励建立风险投资公司,通过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基金、多元资金投放、规范运作管理等方式筹措资金,并吸引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

  • 巨额赎回的定义

    巨额赎回的定义及处理方式。巨额赎回发生在开放式基金净赎回量超过基金规模的10%时,基金管理人可对其余赎回申请延期办理。处理方式包括正常赎回和部分顺延赎回。发生巨额赎回并延期支付时,基金管理人需通知投资人并公告,投资者需注意赎回延期的计价方式。

  • 管理者的保证金

    基金管理人在与委托人合作时提供的保证金制度,以保证委托人的资金安全。管理人的收益除管理费外,还与业绩相关。投资者的直接干预和重大决策的参与也在文中有所涉及。私募基金应保证独立性,并通过账户设置、分割核算等确保基金资产的安全。最后讨论了投资者的退出机制

  • 开放式基金赎回:投资者观念的纠正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开放式基金赎回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和赎回日益受到关注。基金管理公司不仅要纠正投资者的观念,还需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赎回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机构投资者资金调度、投资短期化倾向等。尽管存在赎回现象,但开放式基金总体规

  • 基金定投的技巧和方式
  • 基金定投投资贴士
  • 基金定投如何掌握赎回时点
基金管理运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