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私-募基金的发行产品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包括信托公司、券商(期货公司)资管通道、公募基金专户通道、私募基金管理人自主发行以及有限合伙模式。以信托形式发行私-募产品一直是国内比较主流的模式,信托型私募主导市场多年以后,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管制逐渐放松,催生了一批通过券商资管、基金公司方式发行阳光私募产品。自此,私募基金通道业务的开始出现相互竞争的局面。除了以上形式,在国际上较为盛行的有限合伙模式也逐渐在国内出现。2014年私募备案登记制度推出,私募基金自主发行模式被广泛看好,发行方式的增加给私-募基金更多的选择,不同的发行方式各有优劣。
在传统模式下,私募基金需要向信托、券商资管、基金专户等机构缴纳通道费用,高额的通道费用大大增加了私募基金的成本。此外,传统模式均会面临不同的投资限制,影响私募基金投资策略的自由发挥。在备案登记制度出台之前,也有私募公司通过发行有限合伙制自主发行基金产品,不仅可以节省一大笔通道费用,大幅降低私募基金的发行成本,而且没有发行通道以后,还简化了发行流程,因此自主发行的基金可以避免很多投资限制,增强了私募机构的自主地位。此外,自主发行的资质要求和投顾门槛更加宽松,给私募机构更多的发展机会。
虽然自主发行方式具有节约成本、增强自主地位、减少投资限制、简化发行流程、降低门槛等多方面的优势,但自主发行私-募基金产品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作为自主发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要对基金的整个运行过程负责,原本归为通道方的风控、合规和一些法律责任需要自己承担;脱离通道以后,私募机构从投资顾问转为基金管理人,原来由通道方提供的业务也需要自己完成。对于中小型私募而言,如果自行发行产品,原本由通道机构提供的服务均由自己承担,需要增加人员配置和基础投入,还会分散管理团队的精力。对于私募机构而言,投资管理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如果被附属业务分散精力,反而得不偿失;此外,一些刚起步小型私募机构需要借助通道机构的知名度、权威性、销售和运维能力来发展自己,对于自主发行还“有心无力”。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备案的法律要求。文章详细阐述了登记备案的法律依据、范围、条件、审核办理时间、公示信息、从业资格的认定和注册程序等相关内容。此外,文章还涉及外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登记备案、自然人不能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实缴资本未到位的
新三板定向增发业务中律师的关注点,包括《股票发行业务指引第4号》和《私募基金备案监管问答函》的要求。律师需核查发行条件、发行对象是否符合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要求、发行过程及结果是否合法合规等。同时,律师还需关注股票发行相关的合同等法律文件是否合法合规,以
私募基金的监管机构和内容。私募基金公司必须接受国家金融体系监管,确保国家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监管内容包括严格禁止非法行为,申报备案核准等。同时,基金监管应遵循依法监管原则、“三公”原则等六个原则。此外,私募基金监管还涉及法律法规,包括设立及运营、备案
私募基金在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操作灵活性、投资管理人水平、决策流程等方面的特点及其盈利能力。私募基金主要通过业绩分成获取收入,形成与投资者的利益共同体;具有操作灵活性,可规避熊市风险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获利。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在投资决策和持仓方面受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