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涉及大量资金,主要有三种途径:自有资金、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自有资金是收购方多年的企业经营积累,为保证自身的日常生产和运营,收购方投入并购的现金有限,剩下的资金需要通过债务融资或股权融资来完成。
债务融资一般为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债务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而言,债务融资不会稀释股权,不威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益,债务融资同时具有财务杠杆功能,但债务融资需要承受还本付息的刚性压力。而股权融资则是收购方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取得资金,这类资金可中长期使用,不存在还本付息压力,不过它容易稀释股权,而且需要以税后收益支付给投资者,融资成本略高。
从并购融资成本上考虑,收购方优先考虑使用自有资金,在需要外部融资时,优先考虑债务融资,如有不足再考虑股权融资。
海外并购,可以采取现金、股份、或现金+股份作为支付方式,目前以现金支付的案例居多。现金支付的优点是简单、直接、快速,但存在缺点,现金支付是一种买断行为,目标公司的原股东将退出被收购后的企业,无法享受收购方将目标资产整合后产生的溢价收益,而且,采用现金支付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资本运作。
现阶段,由于国内对跨境资本的监管,由收购方直接向境外目标公司发行股份进行换股的思路需要面对繁琐的多部门审批。实践中以股份作为支付方式的并购案例,多由大股东或SPV子公司或并购基金先行买入境外资产,然后由国内母公司发行股份将该目标资产购入。
在海外(美、韩等)大行其道,而在国内迄今并不太顺利,究其原因,主要是:
前几年管理层收购(MBO)曾时髦一阵子,但那时并未和并购基金联手的案例。徐工和沈阳机床(行情论坛)可能是近几年国企与并购基金零距离接触的案例,但最后都不是绝对控股权,且相当耗时、费力。
而一些民企的老板想转售老股出让其企业,一般该等企业都面临不少困难。除非我们看到两种情况:一是同业的国外对手开出一个收购天价,让民企老板有“动心”的。心动就会有行动。二是该民企老板因个人原因(健康、移民等),想“退出”了。否则,年增长30%-100%的民企,很难想象它的老板会出手转让。
以我个人判断,现在乃至未来5-10年,是创业以及企业不断成长的大好时机,并购与整合的机会,可能在未来5-10年之后会大量出现。其次,像韩国在1997年遇到外部的金融危机,大量并购机会即刻涌现。后来亚太金融危机消失后,并购基金就赚得钵盆满地了。国内若是突遭外部金融危机,并购、整合机会可能会提前来临!
基于股指涨跌进行基金的波段操作的误区。对于长期资金短线买卖的情况,文章指出,频繁赎回和波段操作会导致投资者错失良机,基金净值快速上涨的步伐不会因为投资者的赎回而停止。同时,文章还提到投资者无法准确预测股指走势,因此无法准确判断何时应该赎回基金。过于频
公司并购合作的整个过程。在并购决策阶段,企业需确定自身定位,形成并购战略。在并购目标选择阶段,企业可采用定性和定量选择模型。并购时机选择需要预测目标企业并购时机。并购初期需与政府沟通并获支持,对目标企业进行深入审查。并购实施阶段需谈判确定并购方式等。
溢价收购的定义和原因。溢价收购指支付超过证券或股票名目价值或面值的实际金额的行为,常见于公司并购。公司支付溢价的主要原因是目标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并购后产生的协同效应。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和交易规则,公开财务状况
债券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投资债券市场,增强型债券基金可投资股票市场但受比例限制。同时介绍了债券基金收费方式和不同费用选项对投资者的区别和影响。最后指出了投资债券基金可能面临的三类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