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鉴定 > 交通事故鉴定标准 > 交通事故伤残法律依据有哪些

交通事故伤残法律依据有哪些

时间:2023-11-14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4355
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对交通事故伤者进行伤残鉴定时,由有鉴定资质机构进行。但专业机构并不是说随意就做出鉴定,必须要根据相关的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依据做出鉴定结果。那么,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依据是什么呢?手心律师网为你做详细介绍。

交通事故伤残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评定伤残等级的依据

根据交通事故伤残法律,公安机关评定伤残等级的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1. 医院证明
  2. 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可以提供医院出具的证明来支持其伤残等级评定。

  3. 公安部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标准
  4. 根据公安部制定的标准,将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如果受伤人员符合两处以上伤残等级,应以伤残程度重的等级作为最终评定结论,并在评定书中明确写明各处的伤残等级。

    对伤残评定不服的申诉程序

    如果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结果不服,可以在接到评定书后的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评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重新评定申请书后的30日内,应当作出重新评定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根据规定,上一级公安机关作出的重新评定结论是最终决定。

    伤残鉴定机构的资格要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的通知规定,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后,在治疗终结后,应当由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

    人民法院对伤残评定的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的通知规定,当事人仅对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如果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或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以及人民法院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如果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所作出的责任认定、伤残评定确属不妥,则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

    国家标准GB18667-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667-2002于2002年12月1日发布和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相关要求。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包括多种情况下的责任承担、管辖权、法律适用和注意事项等。该法详细规定了租赁、借用机动车等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承担,以及侵权行为的法律管辖地和适用法律。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确定案由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

  • 交通事故伤情的二次鉴定程序

    交通事故伤情二次鉴定的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在发现鉴定人员或机构存在问题时,可以进行二次鉴定。相关规定明确了需要进行二次鉴定的情形,如鉴定程序违法、鉴定机构无资质等。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时,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重新鉴定申请。同一交通事故的同一检验和鉴定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时间及程序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时间及程序。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在治疗终结后三个月进行伤残等级评定,如有固定物需取出后再鉴定。伤残鉴定程序需确保合法性和客观性,治疗终结前的鉴定无法真实反映受害人的实际伤情和影响程度。当事人应准确把握伤残鉴定的时间和程序,以保障自

  • 检验、鉴定、评估机构、人员的任务和要求

    检验、鉴定、评估机构及其人员在交通管理工作中承担的任务和要求。内容包括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任务、出具书面结论及签名盖章等。同时,还涉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当事人的权利以及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限制和评定书的制作等内容。对于多份鉴定结论的

  • 检验、鉴定、评估程序及结果
  • 交通事故伤残赔偿金额是多少
  • 交通事故伤残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