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确定:伤情鉴定应在伤情发生后立即进行,而伤残评定应在治疗终结后进行。这是因为两者的评价基础不同。
2. 目的不同:伤残评定主要评判治疗终结后的伤残程度,即受害人工作、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影响程度;而伤情鉴定旨在确定损伤本身的严重程度。由于目的不同,损伤程度和伤残程度的评定有一定区别,即被鉴定为重伤的不一定构成伤残,因为某些损伤经过治疗后可能痊愈而不影响功能。
3. 标准依据不同: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伤残评定依据的标准是《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 18667-2002》,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而伤情鉴定目前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制定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这是文件依据的不同,而上述标准制定时所参照的医学或生理依据也不同。
4. 使用目的不同:伤残评定结论多用于确定民事赔偿责任,而伤情鉴定则多用于确定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例如,交通事故大小的划分是根据轻、重伤或死亡人数来划定的。
5. 等级划分不同:伤残评定根据对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影响的程度划分为I级(1级)至X级(10级),而伤情鉴定根据损伤本身的严重程度划分为轻微伤、轻伤和重伤。
1. 需要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
2. 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定或鉴定。
3. 在受害人重伤的情况下,往往同时出现受害人残疾,即两者经常同时出现。
4. 作为案件中的证据之一,评定结论和鉴定结论的法律地位相等。
交通事故致残伤残鉴定程序。当事人在治疗终结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伤残等级评定。鉴定程序需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必要时需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延期。鉴定机构需出具书面结论并签名盖章。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申请重新检验、鉴定和评估。重新检验、鉴
伤情鉴定的程序及相关规定。鉴定流程包括委托鉴定、司法鉴定的依据和评定标准、伤残鉴定结论的处理以及异议处理。当事人需在规定期限内申请伤残评定,依照《道路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规定进行。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遭受暴力袭击后的伤情鉴定流程。公安机关会委托法医鉴定中心进行鉴定,当事人需遵循一定程序进行。包括开具法医伤情鉴定委托书、告知双方当事人被委托的鉴定机构、当事人有权提出四避申请等。同时,鉴定内容和结论需向双方当事人公开,如有异议可申请重新鉴定。
胸部、腹部以及肢体损伤的不同等级标准。胸部损伤等级标准根据肺、胸膜、胸廓的损伤程度以及呼吸和心功能的影响来划分。腹部损伤等级标准则根据胃肠、消化腺及肾脏的损伤程度和功能障碍来界定。肢体损伤等级标准则是根据肢体缺失或丧失功能的情况来判定。